蒙古包的入口還有安檢,要確保進入裡面的人不能隨身攜帶武器。
檢查過後三人被李季領到了一排沙發座位上,沙發前的茶几上有點心、水果和茶水,看來主辦方想的還真是周到,環境倒也算是舒適。
李季和他們三人打了個招呼,讓他們稍等,就又去安排別的事情去了。
風起和李曉晨都沒有碰面前的吃食,參加這種場合,還是小心一點的好。
風起從身上的揹包裡拿出三瓶水,遞給李曉晨和劉二各一瓶,然後抬眼看向了四周。
像他們坐著的沙發座位一共有七個,一起環繞在場中的一處方桌。
看來這個蒙古包還真是不小,七個卡座,算上他們已經坐滿了六個,看來還有一夥顧客沒到。
其它的五張卡座上,也分別坐著各色人等。男女老少都有,算上他們差不多有20來人的樣子。這些人或在閉目養神,或在低聲交談。場中沒人大聲喧譁。
李曉晨眯上眼睛歇息起來。劉二倒是一副司空見慣的樣子,看來不是第一次參加這種地下活動了。
不長時間,最後一夥參拍的到了,一行也是三人,一個頭發花白的老人和一對年輕的男女,坐在了幾人的右手位。那個男的推著一個拉桿箱,估計裡面也是現金。老人倒是精神矍鑠,目光銳利,一看就是古玩行裡的人。
看人都到齊了,李季走到了中間的桌子旁,向四周遙遙一禮:“不好意思了各位,今天耽誤了大家不少的時間,現在人已經到齊,拍賣馬上開始,希望大家都能有所收穫,也感謝大家的捧場和支援!”
說著一揮手,一個小夥子捧著一個盤子從外面來到了場中央。
李季倒也乾脆,開場沒有過多的廢話。接著指著盤子裡的東西道:“大家可能都接到訊息,這次出來的所有東西都來自於一個漢坑,這第一個拍品是一些小件玉製品。全當是開胃菜了。
我們知識水平有限,這些小件玉器是什麼我們也不知道,有感興趣可以上前來觀看。”
漢代的墓葬距今都在2000年的時間。有些古人用的東西,今人不知道是做什麼的,這種情況並不少見。
眾人聞聽都挺有興趣,紛紛走向前去檢視。
其實這種地下拍賣會,雖然主辦方說所有的東西都出土於漢坑,但也不能保證所有的東西都是老的,也可能摻進去一些仿品,這就要看各人的眼力了,真要是買了假貨,也只能怪自己眼力不濟。
風起也隨著人流走到了臺前,盤子裡八塊小玉件,確實不大。
其中有四塊是長形四方體,中間有孔,長度2厘米多一點,寬和高大約都是1厘米。
再看玉質潔白,剛性十足。材質是上好的和田籽料,上面還刻著文字。
還有兩塊是扁長方體,橫腰處環有一凹槽,頂部琢一小勺,下端琢一個小盤,全器光素無紋,玉質潔白,看起來溫潤細膩。只不過這兩個要更小一些,也就1.5厘米長的樣子。
最後兩件小玉飾是兩個差不多有4厘米長的小人,厚約1厘米。玉料深青色,區域性有花白色沁斑,兩個小人的體型扁長,造型簡單,頭頂有長髮髻,臉長,以陰刻線飾雙目和口;著長袍,直立正視。腰間有穿孔。
上古時代玉是神權的象徵,高古時玉是王權的象徵,他研究玄學時就知道這些,風起認識盤子中這些東西。
這是一整套兩漢時期廣為流行的,用作避邪的飾物。自皇帝、諸侯王公乃至士人莫不佩戴。長方體的叫做剛卯,扁長方體的是司南,玉人的名字是翁仲。
其它來參拍的人認識不認識風起不知道,但以盜墓為主的這些人不認識也是情有可原的。
以剛卯為例,在漢代只有侯爵以上的才能佩戴玉質的剛卯,然後依次是朝中大臣佩戴的是犀角的材質,一般官員佩戴的是象牙材質的,士人則佩戴木質的。。
這麼多年過去了,因為材質的原因除了玉製的早就腐化了。所以在市面上是根本看不到這一類物品的。
風起回到座位上,準備將這兩套辟邪的飾品買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