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飯的時候陳美一直在打聽陳懿的事情,亦涵阻止了兩次都沒能影響到她媽的熱情。她看陳懿並沒有表現出不耐,才沒有再阻止。
不過,她也是從媽媽的詢問中,才知道陳懿大學學是電子資訊工程專業,現在和人合夥開了家公司,做的是醫療器械板塊的業務。這確實讓亦涵有點意外了。
她一直以為他會學金融專業,因為覺得他特別有商業頭腦。
高中那次,他直接當著校長的面說學校食堂辦得不好,要求停業整改、大換新,並建議在學校的小賣部和食堂都增設烤腸、奶茶等商品,保證質量的同時也要降低售價,讓所有人都願意去消費。
他給出的理由就是,學生以及老師的壓力都非常大,他們都需要解壓,而美食是最大的解壓産業鏈,如果學校做不到幫助師生解壓,那這樣的食堂和小賣部,不要也罷!
這一番話說完,引起全班掌聲雷動,就連班主任也情不自禁連連點頭。
校長的臉色很複雜。
陳懿還給出建議,本校的住宿生則可以在食堂整改期間憑臨時出入證,在校外用餐。
這些後來都被學校採用了。
食堂整改花了一個月,而師生們不知道的是,學校周邊在這個建議提出的前一週就快速開了兩家平價糖水鋪,一家快餐店,一家炸雞小吃店,還有一家大書店,店裡最醒目的展臺上全是時下最流行的漫畫、小說、周邊,還有盲盒,都是年輕人最喜歡的東西。
食堂整改,大批師生湧入校外,一時間讓周邊的商鋪生意爆棚,賺得盆滿缽滿。
陳懿則在擁有臨時出入證期間,在書店購買連載小說和漫畫,在班上給大家慷慨借閱。
即使偶爾有人上課時間翻閱,被老師沒收,陳懿也不責怪。反而繼續購買,繼續借閱。
他還偶爾購買校外新開糖水鋪的奶茶請班上的同學喝,大家都當他是活菩薩。
不過他也只這樣做了一個月就不再去校外買書和買吃的了,因為食堂再次開業,他的臨時出入證作廢了。
但其他住宿生,甚至走讀生的癮兒都被他勾了起來,校外的那幾家店的奶茶、快餐、小吃是他們的物理食糧,書店裡的漫畫小說是他們的精神食糧。
他們開始報複性選擇這些食物,並長期購買書店的精神食糧。住校生買不到,就讓走讀生幫忙買。
與此同時,學校的食堂和小賣部重新啟航,商品種類和價格都很吸晴,這也讓師生們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尊重,使用過後都說好,於是一傳十,十傳百,大家都願意來消費,就此快速實現了社交認同。
這期間,校方還多次召開教職工大會,表示透過多方考察,選定了最適合學生的習題和課外書,建議同學們去購買。
而建議書單上的書,學校周圍只有新開的那家大書店有銷售,書店頓時門庭若市,生意更上一層樓。
後來亦涵才知道,不僅僅校長是陳懿的親戚,就連校外周邊的那些商鋪也全是陳家的,大部分都租出去讓別人賺點小錢,而他們則保留了好幾家核心地段的鋪子,自己經營,就比如那幾家學生最愛光顧的快餐、小吃、糖水店,以及最大的那家書店。
食堂是校長老婆開的,學校校董之一是陳懿的爸爸,校外的商鋪都是陳家的。
陳家將校內校外的生意兩手抓,誰聽了不呸一句奸商?
偏偏不知情的師生們還大呼陳懿是勇士,是活菩薩,咳,要不是陳家後來蕭條了,陳懿或許現在會因為家裡的助力變成一個真正的大奸商吧。
畢竟當初和校長裡應外合,將學校師生的消費力提升了好幾個水平,陳懿“功不可沒”。
表面上說是提供情緒價值,緩解師生壓力,但本質上就是賺錢,吃相還很好,讓大家心甘情願消費,還誇他陳懿是大善人。
畢竟他長期請同學們這這那那的,還在各種捐款活動上大方慷慨,一擲千金。
他的人設,真的塑造得太完美了。
亦涵就是這麼一步步被他的個人魅力折服的。
正在她出神的時候,媽媽問起了陳懿的家庭狀況,她立刻被驚醒,趕緊打斷,“媽,你是不是瞞著我還有其他工作?”
陳美嗔了她一眼,“我哪還有什麼其他工作?”
“派出所的工作啊,人口普查。”亦涵一本正經地說。
媽媽拍了她一巴掌,“你這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