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晴離開紐約飛往香港的這天,北美的年底檔又一個票房周結束。
11月27日到12月3日一個票房周的票房資料,對於感恩檔《天地大沖撞》、《木乃伊2》等重量級影片而言顯得至關重要,因為從相關影片的票房和跌幅走勢,基本可以確定一部電影的本土總票房體量。
具體資料方面,上週開畫的《木乃伊2》毫無懸念蟬聯單週冠軍,以相當出色的29%次周跌幅,繼續進賬5065萬美元,兩週時間累計票房達到1億2199萬美元。
次周跌幅僅有29%,累計總票房超過1.2億,基本可以確定,《木乃伊2》的本土總票房將會突破2億美元門檻。
本土票房2億以上,以《木乃伊2》海外必然大頭的屬性,即使影片製作和宣發總成本達到1.5億美元,只是全球院線發行階段,如同《天地大沖撞》一樣,也將收穫相當豐厚的利潤。
第二名是《天地大沖撞》。
上映第三週,《天地大沖撞》跌幅為37%,再次進賬3231萬美元。
不好不壞的一個走勢。
影片三週時間累計票房為1億7687萬美元。
根據單週剩餘票房體量和跌幅走勢判斷,影片本土總票房肯定能超過《木乃伊2》,但衝擊3億美元的可能性不大,只能確保2.5億左右。
1.8億美元的製作和宣發總成本,本土以2.5億計算,因為丹妮莉絲娛樂強勢到可以從院線方面獲得60%左右的分成,只是本土,就能收回1.5億美元,距離收支平衡僅剩3000萬差額。
同樣的海外大頭,《天地大沖撞》必然利潤豐厚。
遺憾只是本土無法衝3億,其實也意味著無法達到最樂觀的預期收益。
兩大重磅之後,第三名是派拉蒙的《美國警官》。
白鴿吳在《斷箭》、《變臉》和《碟中諜》之後的又一部驚悚動作大片,開局不溫不火的情況下,次周跌幅直接跳水到46%,單週僅剩2116萬美元進賬,兩週時間,這部總投資體量與《木乃伊2》相當的億元重磅炸彈,累計票房只有6033萬美元。
不算票房失敗,但,顯而易見,與成功也沒有任何關係。
另外,雖說次周票房只剩下2116萬美元,但考慮到總票房已經突破6000萬,後續還是有望如同預期那樣突破億元門檻,成為今年完全與丹妮莉絲娛樂無關的第一部本土破億作品。
現在就要看《美國警官》在海外的表現是否能夠達到預期,比如,相當於本土兩倍的進賬,全球總票房達到3億美元,這樣派拉蒙能在院線階段收回大部分投入,後續稍微進賬一些,就能實現收支平衡。
再就是,連續三部大賣的成功之後,隨著《美國警官》的不溫不火,白鴿吳在好萊塢的影響力略受小挫,當然,依舊不缺少片約。
明眼人大概也能發現,這位亞裔導演此前的成功,顯而易見,與丹妮莉絲娛樂不遺餘力的支援密不可分。離開了丹妮莉絲,似乎就已經開始水土不服。
人在澳洲拿到相關資料的西蒙對此只是冷豔旁觀。
其實想要徹底把白鴿吳打壓下去也很簡單,再撂給對方一部戰爭片,比如《風語者》之類的,然後就可以打發老吳重返大洋彼岸去拍攝各種史詩片。
只是西蒙並沒有這麼做的意思。
以西蒙現在的身份地位,刻意去折騰這些事情,挺無聊的。
至於再發生傳聞中老吳榮歸故里拉著彎彎和港港的藝人野心勃勃瓜分大陸市場這種事,還是無所謂。
就當看熱鬧。
畢竟西蒙既不是爛好人,也不是救世主。
從來能救自己的,就只有自己。如果自己不爭氣,被人怎麼折騰都是活該。
再回到榜單。
第四名是丹妮莉絲旗下新世界影業出品亞當·桑德勒主演的喜劇《茶水男孩》。
出乎意料的首周之後,《茶水男孩》次周跌幅為31%,再收1641萬美元。因為起點不高,這份走勢也算中規中矩,兩週時間,這部《週六夜現場》風格的湊段子喜劇累計票房已經達到4019萬美元。
根據單週體量和跌幅走勢判斷,影片本土總票房很有希望衝到8000萬左右。
對於西蒙而言,遠不及曾經歷史上的1.6億,顯然失敗。但對丹妮莉絲內部和各方媒體而言,一眾超級大片的壓力下,這樣一部口碑甚至有些砸鍋的惡搞喜劇能衝到8000萬,已經是意外之喜,畢竟影片製作成本才2500萬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