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一群老狐狸,他一點都不想表現的太具前瞻性。
而且,對於現在被自己這隻大蝴蝶搞到面目全非的新科技產業,西蒙其實也無法再看清未來。
完全已經是一個全新的時代。
綜合各方面因素,現階段美國新科技產業的發展,大致能夠相當於曾經1997年的水準,也就是說,大概提前了三年。
不過,在維斯特洛體系連續幾年的大規模宣傳鼓動下,聯邦本土的個人電腦和網際網路接入使用者數量都明顯高於記憶中1997年的水準,軟硬體技術的發展,卻終究不如記憶中1997年那樣百花齊放,算是落後。
無論如何,如果按照記憶中的時間線推進,新科技浪潮還能持續三年。
不出意外的話,1996年大選,正值網際網路泡沫最巔峰時期,趁著這股東風,克林頓想要連任會非常輕鬆。
當然,事情並非絕對。
西蒙看了眼同樣打起精神關注這個問題的多爾兩人,他們當然是希望新科技泡沫儘快破滅的所在,這樣對多爾奪取總統寶座大有裨益,至於這個過程中受到重創的美國經濟,合格的政客大概是顧不了那麼多。
因此,很難說共和黨到時候會不會從中作梗,提前將泡沫戳破。
考慮片刻,西蒙在周圍幾人或明或暗的期待中說道:“泡沫是肯定存在的,新興產業都無法避開這一點,而且必然會在未來某一天破裂。不過,在我看來,相比以往聯邦經濟的週期性衰退,新科技泡沫的破裂只會引發短暫的回撥,擠出水分之後,行業依舊會繼續高速發展,因為電氣時代向資訊時代轉換是一種大趨勢。”
其實,很多事情,在場都不缺少閱歷的幾人都心知肚明。
只是誰也不會輕視眼前年輕人的判斷。
西蒙沒有給出準確時限到也在克林頓等人的預料之中,經濟週期這種事情,誰也無法準確預料,要不然也不會每次都會有很多有頭有臉的投機客因為押錯了方向傾家蕩產。
待西蒙說完,克林頓夫婦對視一眼,喜憂參半。
夫妻倆也意識到一件事,新科技泡沫何時破滅,絕對不只是行業本身,肯定也會與白宮未來兩年的執政舉措息息相關,甚至與華盛頓高層的政治博弈息息相關。
紐特·金裡奇終於又問了一個問題:“西蒙,你怎麼肯定電氣時代向資訊時代是一種大趨勢?”
西蒙看向這位共和黨大佬,臉上帶著人畜無害的年輕笑臉:“因為資訊時代的諸多核心產業都已經成型,個人電腦、寬頻網路、線上網站、行動通訊等等等等,現在這些都已經是千億級別的產業規模,將來還會更進一步達到萬億美元級別。同時,相關產業又會在方方面面改變人們的生活。我覺得,當所有這些都發展開來,人類也就等於進入了一個新時代,不是嗎?”
紐特·金裡奇本來是在質疑新科技產業的泡沫程度。
如果全是一堆泡沫,也就沒有什麼未來可言,比爾·克林頓上臺以來推動的資訊高速公路計劃也就成為笑話。
現在,稍作思考,金裡奇就意識到,維斯特洛完全沒有在虛張聲勢。
撐起一個時代的根本,肯定是一系列體量足夠龐大的新興產業,就像十九世紀挽起電氣時代開啟以來的電力和石油產業以及衍生出來的汽車、鋼鐵、化工等領域。當下不說其他,只是維斯特洛體系控制的‘思科美國線上伊格瑞特’三巨頭,就已經形成了數千億美元體量的龐大新興產業。
新時代的到來,確實毋庸置疑。
坐在另外一邊的阿爾·戈爾顯然也和紐特·金裡奇想到了一處,並且適時提出了某個稍微有些敏感的問題:“西蒙,你不覺得將整個資訊時代新興產業鏈都抓在手中,已經阻礙到聯邦新科技產業的發展了嗎?要知道,有競爭才會有進步,才能更進一步刺激產業的發展。”
阿爾·戈爾顯然是指聯邦司法部正在對‘思科美國線上伊格瑞特’三巨頭進行的反壟斷調查,這番話明顯希望西蒙能夠主動讓步。
來到華盛頓之前,聽聞白宮拿新科技產業的話題做幌子,西蒙就清楚這次會面避不開司法部的反壟斷調查。
西蒙這次沒有遲疑,果斷搖頭,看向會客室內的其他幾人,道:“隨著WTO、歐盟等組織的成立,以及網際網路光纖開始連線整個世界,全球化已經是一種必然趨勢,這一點,我想大家沒有任何異議,對嗎?”
會客室內五人不知道西蒙為何會突然提起全球化,都是微微點頭,等待下文。
西蒙繼續道:“不同於很容易被低於間隔開來的實體產業,依託世界範圍內網際網路平臺的新科技企業,將會非常容易進行全球擴張。就拿伊格瑞特來說,我們當前已經在美國之外的加拿大、英國、法國、德國、義大利、西班牙、日本等很多海外國家開展了入口網站業務,不過,海外這些國家的佈局,都還非常初級,接下來還需要繼續深耕這些海外市場,達到徹底站穩腳跟的地步。想要做到這一點,我們的新科技企業,就必須像我們的國家本身一樣足夠強大。”
話語說到這裡,會客室內五人都已經明瞭。
西蒙沒有因此停止,接著道:“在座幾位都是可以影響到聯邦未來的關鍵,我也不需要避諱。電氣時代的核心產業,我們其實已經落後於日本、德國這些國家。現在,我們即將進入一個新時代,如果聯邦想要在這個時代維持本身在經濟層面的強大,就必須放棄以往限制大企業發展的嚴格反壟斷策略,因為我們需要超大型的新科技企業去攻掠全球,只有實力足夠強大,我們才能在歐洲和亞洲的那些國家在還沒有反應過來之前就徹底失去自身在新科技產業領域的主動權。相反,如果各位按照傳統思維繼續把精力放在所謂的促進公平推動競爭而拆分肢解我們已經形成巨大優勢的產業巨頭,結果很可能會如同我們在汽車、半導體等領域的失敗那樣,再次重蹈覆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