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替蔣瓛成了錦衣衛指揮使的李成意單膝跪在地上,低著頭快速說道。
“好,這就好,傳朕旨意,賜常升行蟒服,理政西南,節度雲貴,川廣四地軍事,另外安排人將胡夫人前往大理!”
“是!”
嘴上喊得漂亮,但李成意的瞳孔卻在這一刻驟然睜圓。
中華,自古也被稱之為衣冠上國。
衣冠,衣冠……以衣代禮之意,表看就是說衣服和禮帽,實則指的是中華恪守數千年“禮”文化,政治上更是存在了正統,認可的含義。
整一套制度,宋明時期發展到巔峰時期。
就拿我國東北方向的某鄰國來說,唐貞觀年間,三韓生亂,為借中原之勢,新羅女王上表臣服,但臣服做孫子的話不好直接說,便寫作“賜服”,這服就是衣冠。
開了先河之後,隨後的千年間,這種請求賜服的次數越來越多,直到明朝滅亡,清朝不再搭理那旮旯,那旮旯的服飾演化程序便結束了,要不是有倭國幫著修改了一下胸口的裝束,韓服既有可能變成這個世界上第一款露乳裝,也不知道是哪來的自信,說韓服是漢服的源頭。
這些內容李成意肯定是不知道,可其內心無比清楚,明朝的衣冠制度。
龍袍之下,一等為莽服,分坐莽,行莽兩種,根據典章,文武一品大員不易得,得之便意味了位極人臣這一概念,是真得了皇帝的認可,可視為官方最高一級的肯定,捧殺都不帶用莽服來的。
二等為飛魚服,一般二品官員才有機會獲得,錦衣衛所穿只是相似,並非真正的飛魚服,三代統領以來,唯毛壤一人得過加賜,蔣瓛都沒有。
三等鬥牛服,正像飛魚所繪非魚,鬥牛也不是真牛,而是山海經中一種名為虯螭的龍種異獸,一般三品以上才有機會。
四等麒麟服,此乃大明公,侯,伯,駙馬等勳爵日常所穿的服飾,不過作為認可的象徵,也會作為獎勵給予四五品官員。
四服制度鮮明,每一次賜服背後都有濃烈的政治意圖。
李成意可不覺得,靠著找出幾處金銀礦,挖出一點點銀子,開國公常升就能撈到一身行莽服,要知道這行莽服上一位獲得者可是孔家當代衍聖公,真要靠這些就能得,那莽服也太不值錢了!
“該死的!”
離開奉先殿,透過滿天的風雪,隱約之間李成意彷彿看到了蔣瓛那個混球,“你是跑了,我又該怎麼做?”
蔣瓛的離開,對錦衣衛內部帶來影響遠比外人想的更大。
按照規矩,一入錦衣衛,終生為錦衣衛,非死不能超脫,毛壤又在之前開了個壞頭,蔣瓛走之前,所有帶腦子的錦衣衛,無不覺得蔣瓛會是下一個毛壤,再一下就是他李成意……
身為皇奴,既然成了殺戮之人,善終什麼就別想了。
可蔣瓛卻生生帶著手下心腹,與不可能中撕出了一條路,且看目前還是一條生路!
這不是給他李成意找事嗎?
“或許……”
行走在奉先殿陰影下,李成意咬緊牙關,腳步一下子快了不少!
……
南昌碼頭,一大片灰白色的帳篷與風雪下搖曳。
“這天都快凍死人了,也不知道那幫鳥官是怎麼想的?大理剛出成績,這就想著摘果子,弄得天底下好處都應該是他們的!
就是苦了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