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不是過去!
過去的戰爭,雙方操著冷刀子,冷箭,勝負取決於個體,組織與士兵的堅持。
一場戰役,一支部隊損員超過一成就要面對可能崩潰的風險,達到兩成不崩便算精銳,能在三成損失下維持戰力的,這種軍隊一般只存在與開國早年,是一國的王牌。
但這套規律,只適用於漢人,不使用漢人以外的民族。
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
我個人理解,源自與生存環境的險惡,與自幼集體生活,以及保護族人的戰鬥意志。
當然啦,擁有這些品質,不代表就能戰而勝之,一場戰爭除開這些基礎的要素,還要配以武器裝備,軍需保障,最後是指揮層。
前者是少數民族的優勢,後者優勢在漢族,若是能互補便可成無敵之軍。
但因隔閡,漢族與少數民族很難全盤相信對方,這種情況下,漢族軍隊建制偏向與以血脈,宗親為感情紐帶的父子,堂兄弟之間,勝則全族昇天,敗則全村掛白!”
朱允熥說的很隨意,王十三娘神色卻一點點凝重。
“現在已經不一樣了,燧發槍,黃火藥,炮火,所代表熱武器時代已經降臨。
熱武器的出現,必然將終結冰冷器,同樣也終結我剛才說的那套規律。
相較於冷兵器時期對於個體,基層組織度的要求,時代要求更高,體魄只是一個基礎,還需學量學識。
同樣要培養一位優秀計程車兵,所消耗的人力,物力,資源是完全不同。
經一系列計算,現在要培養出一位合格計程車兵,最短需十個月訓練週期,先後投入等價於二十兩白銀的資源,如此也只是剛剛合格。
花了怎麼時間和金錢,沒有哪家願意讓他們去做炮灰,因此後續的投入更多。
在這種消耗下,註定了每一個徵召名額的背後都要考量很多很多內容。”
話說的怎麼清楚,朱允熥就是怕因資訊差而產生什麼誤會。
黎族是人入了軍隊,但時間尚短,配以現在的軍規,還沒有黎族士兵得到探親假,黎族上下自然也就無法得到正確的資訊,不然就不會嫌兩年八百人的名額少了!
因此必須要將話說清楚。
“如果是這樣的……”
聽完這話,王十三娘有些木,他們是真的沒想到,背後的情況會是這樣。
欺騙不可能,今年沒族人從軍中回來,但開年呢……
時間可以戳破一切謊言,更別說事關軍隊,兩族信任,朱允熥不可能怎麼短視。
真相如此的話,兩年八百人的名額就不再是暗中防備他們黎族融入,也非排斥。
“軍機建設是一國基礎,保密是肯定的,你們不知道反倒讓我安心,代表大家過去都沒做傷害彼此感情的事。
你們的熱情,我們也接受。
過去的軍隊只有戰功,功勳和富貴,現在的軍隊還有教育與人脈。
人數太多,資源吃緊,影響其他,人數太少你們也不好分配,這樣吧,兩年一千三百人,洪武二十九年六百,洪武三十年七百,具體的視當年瓊海資源在做變化!”
看似是商議,實則說到這裡,該懂都懂得了。
“可以,具體的我會向下解釋,爭取調出最好的苗子!”王十三娘點了點頭。
培養一人十月,十月花銷二十兩白銀,折換成瓊海紙鈔足足200塊。
200塊對於王十三娘來說不對,可落到一個人身上,在十個月之內花掉,怎麼去花便有些考驗王十三孃的思維習慣。
六百人,那就是十二萬,投入這麼多,結合朱允熥方才所言,後面的事但凡有腦子就應該知道,她無需深究。
……
很多事情,事情發生過程會很離奇。
黎族視徵兵名額為核心,這點被朱允熥所察覺,故而長篇累牘對此解釋,消除彼此之間資訊差,解釋邏輯根本。
朱允熥視自治區發展為重點,藥材種植園為核心,結果王十三娘準備的更多,地點,氣候,領地範圍內藥材分佈,後續支援保障該怎麼做,這些本該由朱允熥他們考慮的,黎族已經整理出來,前期工作不說全數完成,在有了這份準備後,也能將準備時間縮短兩三個月,並且就藥材種植的種類,藥草種子,黎族也有準備,誠然他們對於領地內情況太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