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的機會很多,但張載行能抓住的就是平安。
不是張載行想趴在平安身上當寄生蟲,而是跟著平安,輔助好平安,張載行方有可能從一眾同期學員中超脫,用最短的時間,最快的速度走到自己想要的位置,來施展自身的包袱。
沒辦法,不管是老六屆的夜校學員,還是現在新三屆的鴻學生,裡面的人才太多了,配合高層不斷下放的資源,他們的人生起點就是比後來者高。
而且隨著蒙學與瓊海各地鋪開,府一級的鴻學出現,勢必會分薄後來者的資源。
就目前空缺的各級官位,未來幾年勢必會被他們佔據,後來者想出頭那就真的難了!
因此平安好,就是張載行好。
在這種一榮俱榮的前提下,張載行對於平安不說知無不言言無不盡吧,那是絕對上心。
藉著從家族獲得的資訊,張載行這段時間可以說是將瞿通進入瓊海後的事都研究一遍。
至於平安本人,面對張載行掏出的資訊,亦是聽得仔細,快速構建一套新的認知觀。
“我是不是可以這樣理解!”
平安抬手雙手,虛空比劃道,“對於人才這方面,大方向上,大王以及現有的內閣高層,主掌瓊海內部自我培養,唯在一些特殊領域方在中原招募,而我和瞿通就是屬於這類,我們到來就是為了服務與你之前提到的逐鹿論及海外論,因為只有兩點都需軍事上的保證!”
三大論點中的逐鹿論就這樣明晃晃的提出來,講真下了平安一大跳。
太直白!
太直接了!
什麼狗屁的撥亂反正,不就是造反的另類說法?
而且根本指向還是把控了中原文化傳承的儒門。
儒道釋三家的影響,與中原可謂是源遠流長,人從中原出生的那一刻開始,至死亡的那一天,皆不可避免被三家思想影響。
相對於推翻帝王,掀翻王朝,歷史上的案例不少,可後者想從根本上剷除一種主流思想,則是不見任何成功的案例。
更別說是三教思想中最為靈活,多變的是儒教。
如果說打下中原的難度是十,那瓊海心學想取儒教而代之的難度就是一千,完全不在一個量級上。
平安不知道瓊海上層是什麼想的?心學又是怎麼一回事?究竟是怎麼給張載行帶來的信心?
但到此他算是肯定了,朱允熥邀請他前來瓊海是目的?
軍事!
撥亂反正,逐鹿中原,為朱允熥取來中原世界的無上權柄。
不過細細想來,這其實也不錯。
朱元璋開國雖正,得位雖穩,但因大明崛起的速度太快,為儘快恢復民生,抵禦北方蒙元的殘餘力量,洪武初年大明是做了很多妥協,並沒有去深度清理士族的原罪。
當年的妥協和讓步,並沒有讓那些吃慣了人血饅頭計程車族真正的收起爪牙,而是隨著洪武大帝的不斷老去,逐漸露出本來的面目。
要是平安沒有親生經歷,就算知道他也不在乎,畢竟與他無關,可經歷過的平安,方才明白這裡面有多黑暗,落到個人身上會有多疼,多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