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求在青史中被記上一筆,但求不愧與心!”
宋翊抱拳說道。
“別人說這話我不信,但宋老這話我信!”朱允熥給予了肯定的回答。
宋翊之言一如其人。
一政治中立派,能在洪武年間坐上應天府府尹的位置,無論是得了朱元璋的看重,還是在呂氏之事後不死,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配合官職,宋翊絕對是一有能力,有抱負,願為百姓做實事的人。
之所以到現在都不用,連齊泰都不用,除思想外,最關鍵的原因是‘他們’這類人做事的方式方法太古板,有蕭規曹隨的味道……這個蕭不是指蕭何,而是過往一系列名人及名人的處政方式,簡單的說就是在處理政務上沒有自己的東西,拿著過去歷史中的辦法來用,如果遇到一件在過去歷史中不曾發生的事,那他們就不會做事。
說句不好聽的,這些人只是做到百姓心目中好官的標準,當然能做到這一點也非常難得,畢竟就這標準也不是人人能做到。
“有大王這句話,宋某這一生也就值了!”宋翊笑道。
“常門,去把齊泰叫過來!”朱允熥微微點頭。
宋翊,齊泰入瓊海的時間已不短,該給他們看的,該說給他們聽的,該由他們自己想的,該讓他們做的都結束了,下面就是點撥,這兩人能否從思想的圍城中走出來,那就看他們自己。
不管怎麼說,在古代能以自我一生歲月,踐行“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理念的官員真的不多,甚至可以說是稀罕。
這類官員身上或多或少的缺乏成為名臣的要素,但其人品絕對可靠,道德絕對優良。
“好勒!”
常門甩手將一個喝空的椰子丟進海里,離開此攤篝火朝另外一方火堆走去。
“大王……”
宋翊有些不解。
“一直不對你和齊泰進行安排,是因為你們身上有著相同的問題,話不說兩遍,遇到了就一起解決好了!”朱允熥懶懶的說道。
“……”
聞言,宋翊陷入了沉默。
其實不用朱允熥說,這些日子宋翊也察覺到一些東西。
籌備小組的工作,對於宋翊來說並不難。
某種程度上就是換湯不換藥,管好人,理順事,權衡好工作就行了,繁瑣程度與壓力遠沒有當初應天府府尹的工作重。
可就是這樣的工作,宋翊做的非常的累。
這種累不是因沒人聽的話,也不是下面人不願意配合,更不是常門給的權利不夠,實在是意外性太多了!
就如當初第一場籌備會議,同樣的東西,瓊海新式的官員就能解讀出,他們所讀不出的內容,並且敢於大膽的說出來,偏偏還有道理。
具體到日常工作中,這種意外更多,整個過程中宋翊本人能做的,彷彿就是給這些新式官員提供經驗,具體的執行上新式官員總能搞出么蛾子。
一度弄得宋翊懷疑,這個世界這是怎麼了?
他不清楚齊泰是否也有類似的想法,但當看到面前懶洋洋的大王,宋翊有一種感覺,接下來朱允熥要說的和他的感受有關,聽懂了不說飛黃騰達,至少自己心願可以在瓊海實現,可要是聽不懂,可能以後也就是這樣的。
……
“有人是想要找死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