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形成這些漏洞的原因在於資訊渠道不暢,無法進行有效的比對。
後世社會中尚且存在充官冒官,榨取錢財的案例,更別說在七百年前的洪武年間。
地方上,如何確定一位新老爺是否為真,只看一樣東西那就是告身。
告身,有點類似身份證,極為潦草的記錄一下一個人官員的祖籍,出身等資訊,最終配合禮部給出的任免壯,那就可下到地方做官的。
加之沒有畫像,冒充一下又能如何?
之所以沒人冒充,問題不是漏洞被堵塞了,而是官場存在各種各樣的規矩,同窗,同屆,同鄉等關係,這些擺不上臺面,卻在暗中完成了比對。
人是活在社會里,任意陌生人之間皆可透過第七人進行驗證。
從而堵住了冒充做官的可能!
可眼下這套驗證體系,執行與瓊海國眼皮子底下,你不說,我不說,大家都不說,那麼這套體系就崩了。
只要不出現大規模人員調動的情況,李代桃僵之術便可堵死各種探查。
至於錦衣衛?
不是朱允熥看不起現存的錦衣衛,也不是因收攬了蔣瓛而自大,實乃是失了編制的錦衣衛發展受阻,主力都丟在北方為戰爭所用,根本無暇顧及瓊海。
老朱的目光或許會時不時的落向瓊海,不忘朱允熥這位皇孫,可在有限的視線裡,朱元璋又能看到多少,等待明年老朱將權利一放,只抓少量核心權利的時候,這視線必然被阻擋。
而這才是朱允熥的底牌所在!
……
丟出這一手,後面的朱允熥就不管了。
不同於婦女這一環節,此事的風險完全不同,能成就成,不能成那就算了。
全看內閣最終給出的反饋。
沒必要在這種事情體現自己的意志,同時也避免因為自己存在而讓內閣做出錯誤判斷。
看著拍了拍屁股離去朱允熥,水榭之中十數道不管交匯,目光最終落在蔣瓛身上。
面對來各方的目光,縱是見多了市面的蔣瓛,也是難按心中的惶恐。
瓊海的這幫人太他媽瘋狂了!
身為君主的敢提,身為臣下不僅沒第一時間跳出來,反倒思索可行性,簡直要瘋了……
不過這種瘋狂,蔣瓛他喜歡!
“自毛壤死後,錦衣衛寄託與宮中衛所,明有六衛之眾,實則真正錦衣衛出身不過八百多人,其餘人早已不服過去的錦衣衛名頭,不過是身穿錦衣的宮中護衛。
我所掌握的一支,人數不少卻為精華。
餘下錦衣衛大體可以分為三支,人數最多的一支在關外,駐所北平,時刻監察山海關的情報,並不對內監察,以販夫走卒的身份做掩飾,跟隨各地商隊遊走與邊關。
第二支在應天府內,督查應天府諸事情,捎帶監管南直隸。
第三支分散在中原各地。
對於嶺南一南的關注,過去多為我的人馬。
當然不排除皇爺另有安排,但這些目光多凝聚在大王身上,難以有效監察具體行事!”
蔣瓛一五一十的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