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急,先穩固不要冒頭,不過目前大學堂已開了,明面上的事情不能太過,但暗中可以挑選兩地青年來我瓊州讀書,二十七年先少一點,每地一百人,依次拉攏當地的宿老和家族!”
韶關,陸海豐區域都是外圍,不屬於朱允熥的勢力,可這不代表朱允熥不能彰顯自己的意志。
文化入侵歷來是最柔和,也是最長久有效的方式,算算時間等到老朱駕崩的時候,至少有兩批讀書人可以培養出來,成為朱允熥掌控兩地核心力量。
“這個辦法好,不顯眼但抓住人心!”徐增壽點頭,“只是,要不要順帶擴大一點,畢竟現在瓊州的發展,兩地多多少少是能感受出來的!”
“廣東其他地方一百人,挑選的謹慎一點,查不清背景的,關係模糊的就不要選了!
另外,廣西,福建,江西,各五十人,暫時就這樣!”
難得集會,自然要多安排一些事情。
“五十人,不多不少,外出遊學也說得過去!”常森贊同的點頭。
“福建可以多一點,林某這邊也認識不少人,可保證不被人發現!”林天麓補充道。
“你考慮了南洋閩人?”
福建山多水多地少,宋元兩朝除了不少海員,後世南洋不少華人家族的根都可以追到的宋元時期的福建。
“不錯!福建在南洋的勢力不小,閩人歷來對家族看的很重,我們過去搞貿易,其中不小的進項就是為南洋閩人傳遞迴家書!”林天麓解釋道。
“那要不要考慮南洋閩人?”朱允熥看向林天麓。
“長久考慮現在招攬南洋閩人自然是好,不過決定權在大王這邊!”林天麓說道。
“你是提醒我了,福建增加到一百人,南洋那邊想來讀書的,也可以來我瓊州讀書!”
選擇瓊州為藩地的時候,朱允熥就便已視南洋為自家的澡盆子。
“我會將大王的意思傳遞出去!”林天麓重新坐下。
“如果沒什麼缺漏,就按照這個執行!”
朱允熥看向所有人。
“已經很全面了,再多會影響我們的教育!”郭清說道。
這林林總總快五百來號人,對於大學堂而言壓力不小,同時二十七年還是有新生入學,原本準備的校舍都快滿了。
“解先生來了,適應一下,你就將大學堂交給解先生負責!”朱允熥笑道。
此後的幾天,朱允熥帶著人連續開了幾個小會,對洪武二十七年要做的全數進行了安排。
核心還是直道修建,洪武二十七年必須所有配套,九月之前全通。
次之是南渡河一帶的水利系統,碼頭,船塢,道路,林林種種等一系列相關工作,盡數交又黃子澄的負責,調派勞力一萬五千人。
新城這一塊,朱允熥統領,解縉負責,西南農墾區繼續擴張,東南農墾區修建,人力調派一萬五千人,爭取年底之前將瓊海國行政體系搬入新城。
解淪繼續負責公約的編修,爭取二十七年年底之前,將審判機構架設進瓊州每一個縣級單位,為洪武二十八年律約施行後一舉將瓊海的司法拿下來,逐漸取代宗族法,擴張瓊海中央曾在民間的威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