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重重的點了點頭。
八月下旬,伴隨著一張張入學公文的發出,整個海口陷入了狂歡之中,每日都有家長帶著孩子出現在大學堂門口,一如後世的開學。
“大學堂開,人心穩固,學堂在一日,我瓊海國便穩一日!”
看著熱鬧的大學堂門口,文官之首的黃子澄發出感嘆。
再沒有比這更能穩定人心的手段!
“是啊,別看名教整日多提教化,但什麼是教化?這才是真正的教化,這才是真正的有教無類!”解縉指著眼前的場景感嘆道。
“我聽說解開先生要來瓊州了?”
山西解家,那也是出名士族,解放更是當之無愧的名士,老朱當年都沒請動過他,如今解開要來,對於瓊州文教這一塊而絕對是好事。
“家父聽了大王在瓊州做的事情,加上郭清師兄的信,這才動了南下游學的想法, 同時也想看看我們兄弟在瓊州過的如何!”解淪笑道。
“解開先生是該來看看,我聽大王說了,胡海散人也會前來,到時候我瓊州文脈必將大興!”
黃子澄可以說是看破名教那一套,但終究還是人,虛名這一關不是誰都可以看破的。
“大王又跑了!”
想到跑路的大王,解淪不由搖頭。
“倒不算是跑,說是檢驗教導隊的情況,民穩,學興,百工興業,我瓊海國也是要對軍隊進行變革,只是不知道經過大王的變革,我瓊海國的軍隊又會成什麼樣子?”
黃子澄替跑路的朱允熥解釋起來。
“你就別給大王解釋,我算是看出來,我們的大王就不是個勤奮的主,這就是光明正大的偷懶!”
解縉毫不客氣的點評。
“能帶好頭就可以,我們不能想太多!”黃子澄笑道。
“大王是該休息休息了!”解淪笑道。
……
“一,二,三,四……”
登山路上,兩隊身穿短打的軍士吼著號子不斷的前進。
經過三個月的訓練,兩個百人教導隊已慢慢成型,頭髮理好,軍服改變,加上一雙雙牛皮鞋,奔跑在泥濘的山道上,多少有了幾分後世陸軍的影子。
……
山頂,帳篷前朱允熥舉著工部做出來望遠鏡,看著正在山腰上奔走的隊伍,“我說老張,這樣的隊伍你看如何?”
“站如松,行如風,奔如兔,十里機動隊伍不散,可以稱得上精兵!”
張定邊一邊觀察,一邊讚歎道,“雖然我知道這隊伍的根基是下馬坊哪一種兵卒,但能在短短三個月時間內訓練到這一步,大王的訓兵之法可稱之為奇!”
“哈哈哈!”
“這全都是藍春,李增枝的功勞,就是不知道哪支隊伍能先跑到我面前!”
實驗性的教導隊,能在三個月時間做到這一步,朱允熥有什麼不滿意的,但一切還是要看最終的結果。
“山地拉不出距離,下面渡湖便是關鍵,三里的水面,你真下的去手!”
看著規定路線中湖泊,張定邊不由替這些兵卒感到擔憂。
自古沒這般往死裡練……這哪裡是練兵,這是在往死裡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