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船需要靠海。
加之三亞灣一帶,海面常年相對平靜,靠近海岸水汽會重一點,但好處也是擺在那裡。
在確定選址之後,後續的十一個月裡。
先是組織人手,修建聯通海龍直道的道路,後依次鋪設輔道,一年不到的時間裡,道路工程搞定七七八八,整體規劃從圖紙化為實物。
過程中累積完成二萬五千多人的徵調。
期間,發動三亞土著勞力,一萬三千餘人。
南下技術支援人員,二千四百餘人。
遷徙中原汶河一帶難民二千四百人,江南一帶胥民一千九百人。
符屠所部黎族青壯四千多人。
同期完成行政區域內人口統計,成建制村落只有四十三個,戶有五千六百之數,人口三萬九千餘人。
比對海口原住民的一萬多戶,七萬多的人口,瓊南這邊人口密度還是很低。
還是得不斷的移民,移民,再移民!
同時鼓勵生育!
至於和三亞一地之隔的亞龍灣,原住民則更少,縱然有大五指峰一帶的黎族支援,營造還是很慢,預期十個月內初修碼頭,三十個月內完成碼頭修繕工作,根本不可能完成。
為此,以林天麓為首的南洋貿易商團,十月時就將腦筋動到了南洋的土著身上,準備未來一年中販奴八千人,以充做勞力使用,加快加緊碼頭的修繕。
誰讓碼頭一旦修成就會成為一臺時長十四年的印鈔機。
面對這臺印鈔機,誰也不想浪費時間,死傷些許土著,天朝上國的漢人根本不在乎。
千萬別和他們講什麼仁義道德。
亞龍灣這座自由貿易港口的出現,從出現在規劃中的那一天開始,就是為了金錢而服務的!
……
“算算時間,黎族的人也應該到了,走,去城門口!”
午時剛過,解縉從躺椅上爬了起來。
午睡的習慣,自從被朱允熥帶進瓊海國後,又得到閣皂山道長的認可,逐漸成為瓊海國官員的一個習慣。
午飯之後一刻鐘,偷閒的眯上一炷香的時間,絕對是日常事務處理過程中難得休憩時光。
“這符屠也真是的,自家也要過年還不遠一百多里的跑過來,這種風氣換做我們的人,說什麼都要殺一殺!”
解淪從一旁小屋子裡走了出來。
上行下效!
朱允熥至今都沒有修建屬於王府,一心投在基礎建設上,常年跟著朱允熥身邊的瓊海國官員,也是將這種行為反饋到三亞建設中。
基礎修繕的不少,但屬於官員的衙門連影子都沒有。
如今腳下這片地,不過是整理了一個早些年留下的土廟而改造下來,一方有動靜了,另外一方自然被影響。
“管他是敬,還是怕,他想來我們就接著,只要別給我們搞事就行!”解縉整理著皺著的官服說道。
對符屠做這些事情,解縉可以理解。
自古都有這樣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