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國的經典案例則在1991年,當時部分割槽域發生特大洪澇災害,很多人只記得97洪水卻對91年的洪水記憶不深,但實際上若沒1991年特大洪澇災害後的舉措,97洪水只會更恐怖。
1991年後,八五計劃匯全國調動價值100億的糧食和工業品,以加快江河湖泊治理,修復水毀工程,不僅完成救災,賑災,並進行了定點扶貧和重建家園,其中重點以淮河,太湖為主的七大江河,五大湖泊的治理,覆蓋全國三十個省市區。
與此同時,19911994年,國家每年還安排一億元資金採取以工代賑的方式,幫扶牴觸邊遠,自然條件差的國營農牧場,1994年後這筆資金增加到10億直至2000結束。
透過這一系列的舉動,國內的自然災害可控可治,期間更是不知有多少百姓得到實惠。
以工代賑之所以可以有如此效果,不亞於三個方面,建設與賑災同在,廣泛性,外加明確的實用性。
朱允熥玩不了這麼大,也掌控不了,他的奏摺只是一份無限縮小,極具針對性的方案。
透過商戶提供材料,自己提供技術,再販賣產出品,讓受災災民成為其中一環,依附於商業上,換取本年過年的物資和資源。
方法肯定是可行的,也是有效的,至於大明能從中學到多少,學會後做什麼,朱允熥就不在乎了。
因為再先進的辦法,也需要強有力的執行機構,以及勇於執行的人。
在古代,在明初,在這重農抑商的社會風氣中,就算老朱也未必有這等魄力,廣泛的將商業思維運用到國家治理。
試點一處是臨時舉措,全面展開就是動搖統治根本。
果不其然,隨著老朱就方案的閱讀,老朱的臉色一點點凝重,時不時抬頭看向朱允熥跟著又低頭看下去。
“你不覺得你和商人接觸的過多!”
將奏摺放在一邊,老朱說出了看完奏摺第一句話。
“士農工商,商本就是四民之一,我相信先聖說出四民平等的時候,並沒有將商人放在最末等的想法。
與其讓商人的力量去影響地方,去聚集財富,危害鄉里,勾連官員,霍亂朝政,不如主動將商人抓在手上,讓他們的力量為我所用,為百姓所用,為大明所用!”
奉先殿看似很簡單,實則不知有多少雙眼睛盯在這裡。
老朱有掌控力,但他掌控不了所有人的,與其唯唯諾諾,不如闡述自己的主意。
有主意的人總比沒有主意的人更讓人放心,哪怕其主意有些不符合事宜。
朱允炆為了權利,可以默默看著文臣手段。
但朱允熥不行,商人與瓊海國有利,而且在未來會越來越重要,從一開始的合作到現在,朱允熥就明顯感受到商人內心對自己不信任,這種不信任隨著接觸在漸漸消除,但卻始終存在。
這等瑕疵朱允熥不想留下。
但苦於沒有消除的方式,今日在這奉先殿,藉著朱元璋口說出來,儼然是個不錯的機會。
“想得倒是很好,可惜商賈無信,你能抓住一時,還能抓住一世,身為國主要考慮可不是隻有這些!”
老朱沉聲道。
對此他應該早就想到了,從朱允熥就藩,不就藩之前和沈秀和接觸,他就察覺感受到自己這個孫子對商人看得很重。
花露水,肥皂,香水,五糧液……
錦衣衛就算不彙報,也慢慢出現在了宮中。
過去兩年時間,南下的商隊有多少,中原商人為朱允熥輸送了多少東西,老朱可是瞭解的清清楚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