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著頭的男子沒有說任何評論,只是一五一十的將訊息交代,標準的工具人。
“父王說過,若是機會我們兄弟當多多交流,盯著朱允熥的行動,不出意外我這手上沒糧的弟弟很快就會對外募糧,到時候去撐撐場面!”朱高熾吩咐道。
朝廷沒糧,那對外募糧就是唯一解,至於能募多少就看情況了。
涉及的對抗不少。
但他到場肯定對事情產生正面加持。
“是!”
……
“爺,找到了,乙字十一號卷!”
李漆快步走進書房,將一卷卷軸遞給朱允熥。
甲乙丙丁的分級,朱允熥不喜歡感覺彆扭,但當今社會卻非常吃這一套。
為了區分層級和機密等級。
瓊海國先行的就是四級分配。
工部三大事業群,側重不同,重點不同,但過去一兩年卻也搞出了不少好東西。
乙字十一號卷,所記錄就是珍妮紡紗機的圖紙,以及對應的簡化版本。
朱允熥帶著些圖紙來,一是因為瓊海國的發展重點落在基礎設施上,遠沒轉型輕工業的階段,沒有輕工業的發展肯定是崴腳,但時機不對與大方向有駁,故而暫且放下,二就是為了感謝江南一帶不斷支援自己的商賈,給他們提供技術,為瓊州更好的提供布料。
粗布,麻布瓊海不缺,日子一點點過好,絲綢產量有限不可能人人都穿,棉布就成為了最好的選擇。
寬鬆透氣質地柔軟的棉布,非常適合瓊海下一個階段百姓的穿著,瓊海不能自己搞,那就借中原商賈的力量搞,順帶發點小財!
只是沒想到會用到救災上。
“對,就是這個!”
開啟卷軸掃了一眼,朱允熥點了點頭,“讓跟來的木匠開始製作,儘快給我弄出一架!”
“三爺是打算讓城外的難民織布?”李漆好奇的問道。
“不是!”
朱允熥搖了搖頭,“棉紡有很多步驟,這技術是來送禮的,但前期材料的處理卻沒問題,臨來南京之前,林東主已經向富江等人透露,收集棉花的事宜,不出意外已經有一到兩批棉花放在南京的碼頭,棉花的處理非常繁瑣,不需體力只需細心,這些事女眷都可以做,透過處理棉花換取口糧,至於這卷軸內的內容,就是快速將棉花轉變成棉布的手段,只要棉布一出,在這馬上進入寒冬的歲月,絕對會吸引無數人的注意力。
商人重利,他們會懂得怎麼和本王接觸,明白了嗎?”
李漆還是有些迷糊,好似摸到了什麼,但好似什麼都沒摸到,木納抓了抓下後腦勺看著朱允熥。
“這件事你跟著常向東做,多做多看少說,結束之後還有什麼不懂再來問我!”
李漆進步了,但根基還是太差了。
明初的太監可不是明中後期的太監,讀書識字者早被朱元璋砍了。
說真的,要不是朱允熥穿越過來,他們主僕兩個明面上得了東宮教育,實際上就是兩個文盲。
呂氏壓得實在是太狠,縱然有學堂在朱允熥對於知識也是牴觸,並沒有真真的學進去!
朱允熥魂穿了,匱乏不再是知識面而是處理政事的能力。
可對照著李漆的成長就慢了,成長是需要時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