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式的火銃感覺怎麼樣?”
瓊海國的火銃和大明的火銃,有所差距但差距不大,槍管延長了,穩定性提升了,但底子還是火銃,而不是工部一直在研發的燧發槍和散彈槍。
“中原的火銃射距大概在五十步,四十步外威力就很小,且因槍管的問題,炸膛機率不小。
我瓊海的火銃,射距在八十步,六十步具有殺傷性,槍身穩定性不錯,愣是要說問題,應該就是伴隨著槍管的延長,臨時裝彈非常繁瑣!”
藍春快速回答道。
“這只是火銃改良版,未來我瓊海要用可不是這種火器,等能大規模生產了,在下發給你們!”
散彈槍,燧發槍這些東西在研發,軍機處上層都知道。
“只希望能快點,準頭還是有些差了!”藍春笑道。
“行了,接下來看李增枝的表現!”
笑了笑,朱允熥靠在椅子上,為了防備今日演練加餐的訊息被李增枝知道,李增枝的內衛教導隊安排得有些遠。
相對於等待一會,朱允熥更像看到李增枝在沒有預案的情況下,能表現成什麼樣子?
半個時辰後,李增枝兩百人隊伍在演練場內擺好陣型。
不同於藍春長達百人的佇列,李增枝的佇列雖然也是三排,但多了六個機動位出現在佇列外,有點觀察哨,探距,外加對佇列調整的效果。
可惜這樣的安排也不足以透過張青這個狠人的考驗,這一會騎兵隊從佇列的背後衝了過來,朝著橫隊殺了進去。
李增枝穩住了,看最後還是崩了,甚至崩得比藍春還要慘!
演練結束,如何點評就不是朱允熥工作,訓練方案的更正還需軍機處自己進行。
相對於這一次結果,他更關心瓊州什麼時候能造出他想要的武器。
槍支!
看上去很平常,實則卻是國力綜合勢力體現。
不提高大上的火炮,飛機,坦克,能否依靠自己造出一把槍,並且附帶子彈製造,到了二十一世紀這都是衡量一個國家,在所屬地區內軍事能力的重要參考!
後世聯合國有兩百多個國家與地區,拋開率先走進工業化的歐洲,和亞洲這個怪物房不提,剩下的地區中能依靠自身完成槍支製造的國家也就七八個。
此間的難度可想而知。
所以對此朱允熥是一點不急,相對於快速拿出實物來,朱允熥更需要的是製造過程中獲得經驗和資料。
……
沒什麼事情做的朱允熥,再次泡進工坊內。
開展化學課教學的同時,朱允熥開始嘗試,在現有工坊基礎上提取青黴素。
青黴素,又名盤莫西林,是人類最早掌握的抗生類藥物,最早與1928年被英國科學家佛萊明發現,可惜成果未被重視,直了1938年德國科學家恩斯特錢恩與舊書堆裡翻出了佛萊明的論文,這才開始著手提純實驗,最終於1943年批次生產。
相差五百多年,在1394年去搞青黴素,不是朱允熥飄了,實乃青黴素的提取存在一條捷徑。
醋,小蘇打,菜籽油,木炭……加上玻璃器皿的配合,經過簡單的蒸餾,萃取便可提取出高純度的青黴素。
四大材料,醋,菜籽油,瓊海的倉庫就有,木炭只需燒製。
小蘇打的提取直接被朱允熥拿來上課,花了一週的時間,搞出了一批品質相對好的小蘇打。
只可惜在最終提取青黴素的環節不知是哪一步記錯了,還是其他因素,最終導致失敗,看得最後提取出的東西朱允熥自己都不知道是什麼。
為防止不必要的麻煩,直接將一套東西丟進火中燒掉。
實驗是失敗了,卻也開打了一扇通向新世界的大門。
化學,分子,細菌,微觀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