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種變味不是朝壞的去,而是所有人對配給制看的太重,加上九品正中制在瓊州本沒有太大的市場,事情就變成了現在的樣子。
配給越高,社會地位越高,弄得朱允熥也是沒辦法,總不能廢了吧!
如果可以在此基礎上,搞出一套獨屬於瓊州的官制,也算是錯有錯著。
“放心,我會帶老羅去找黃子澄的!”張定邊拍著被葡萄乾填飽的肚子的笑道,“只是,鐵礦的事你小子要給答覆!”
“鐵礦?”
羅貫中的要求他提了,這和朱允熥對羅貫中的安排有偏差。
按照朱允熥的意思,羅貫中最好是留在自己身邊,成為自己查漏補缺的一環,而不是外放出去做事。
相對於讓羅貫中去施政,其更大的價值在於經驗和學識!
但羅貫中的理由也正確!
驟然提拔高位,不僅不利於羅貫中,也會給瓊海國如今相對公平的制度帶來衝擊。
今日一個羅貫中,明日一個張貫中,後天一個周貫中,來個人才就安排一個高位,不說跟著自己人怎麼想,就說他們真的能擔當高位嗎?
不給,新來的看著羅貫中的例子,內心不爽!
給,公平如何保證?
“那就勞煩先生,不過先生在那邊的時間可能不會太長,允熥這邊終究還需先生查漏補缺!”
羅貫中要幫自己樹立一個例子,那就成全了他,這麼多時間都等了,再多等一會又如何?
“多謝大王信任!”
“先生願以自身操守為允熥樹規矩,為瓊海定榜樣,當是允熥謝先生才是!”
“行了,我看今天就到這了,對了小子你看這時間,是不是該上菜了?”
張定邊看著事情敲定,直接插科打諢起來。
……
“感覺如何?”
次日清早,黃子澄找到朱允熥,掃了一眼公文,朱允熥笑道。
“大才啊,若非湖海散人早年所託非人,今日的成就恐非我們可以邀請,只是安排先生去石碌鐵礦,先生這個年紀……”
在和羅貫中的交流中,黃子澄就已經發現,相對於這位老者,自己那點經驗真的不夠。
“先生願為瓊海立規矩,我能說什麼?”長嘆了一口氣,朱允熥跟著說道,“對了,你的想法如何?”
“配給制要改,而且要馬上改,但對於青壯集中管理,我覺得當暫緩!”
配給製成為官制在瓊海國替代品,這是誰都沒想到。
在初期的商議中,配給制就是一臨時政策,加強對於物資的分配,減少自由分配過程中的浪費。
誰能想到衍變成這樣!
如今大家都接受了,廢除是最壞的選擇,最佳的選擇就是基於配給制改革,弄出一套符合瓊海國自己的東西。
這些黃子澄也看出來,只是沒料到在配給制度實行的過程中,埋下了這麼多問題。
“那就按照你們的意思來!”
相對於配給制,後者改不改就是小事,改了配給制,後者其實也跟著變了。
“目前瓊州需要這一套集中管理的法子,四五年之內不會出現宋代湘兵的問題,到時候工程基本上做完,技術也累積到位,我們大可以分流這些青壯!”
羅貫中人才來到瓊州一個月,看到的終究是表面,作為真正理事的人,外加和朱允熥各種交流,黃子澄如何不明白朱允熥對青壯是有安排!
這不是羅貫中水平的問題,而是資訊渠道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