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子澄直接接下任務。
因為不管成功不成功,這條路瓊海遲早都要修,逃不掉的,也可以給瓊海各地的百姓看到瓊海國中央在做事,後者反倒比前者更重要。
“第二件事,編修相關法律,補充這一塊的盲點,此事交有解淪先生和沈東主聯手負責,再次過程中多聽沈東主的意見,儘快拿出藍本!”
“臣明白!”
“最後一件事,水泥工廠擴建,除開海口一地外,沿途各縣城也需開辦,人手排程,具體產量配置,解縉你來負責,確保修路開始多點一起開工,萬不能因為水泥不足而影響施工!”
“臣領命!”
“行了,都回去準備吧,明日還有召見各地宿老和名士,想象如何透過這件事做文章!”朱允熥吩咐道。
……
“沈老弟,你可是瞞的我很苦啊!”
楊天麓坐在馬車內,一臉惆悵的說道。
“我沈老四何曾瞞過天麓兄,倒是天麓兄瞞我瞞的太深!”沈秀和回應道。
“過去的不提,我想知道大王真正的態度,不是傳言的那種!”
楊天麓凝重的說道。
任何的投資風險與利益等同,更不要說眼前這筆投資。
暗中掌控貿易渠道這麼多年,楊天麓也有自己的苦楚,那就是自己在中原大陸沒有勢力,只是其中一個環節。
說重要的確重要,說不重要何嘗不是一顆棋子。
如今的楊家擁有潑天的財富,可這財富在海上,弄不要就成了水漂,整個楊家急切的想要上岸。
如果朱允熥這碼頭可以上岸,楊天麓帶領楊家登岸又如何?
掌握了南洋多地的產出,一條道路他還是修的起。
“相信東主對於我如何和殿下結交應該很有興趣吧!”沈秀和看著楊天麓。
“自然!”
“那沈某就和東主聊聊!”
“有勞了!”
沈秀和出身不差,如此一精明人的為何就死心塌地登了朱允熥這條船,而且還是在朱允熥被眾人看衰的時候,對此關心的富商可是不少!
洪武二十六年,四月甘三。
瓊海國第一次朝會借碼頭空地召開,崖州,萬州,儋州,三州主管各級主管三十三人,瓊洲千戶所,萬安千戶所,南寧千戶所,百戶以上軍官係數參加。
令邀三州一百四十位宿老一旁觀朝。
兩百多人的隊伍與海霧中站的滿滿當當,甭管這些人心裡現在是怎麼想的,今日無不穿的整整齊齊,全想著在朱允熥面前表現個好。
“臣等拜見大王,大王千歲,千歲,千千歲!”
三呼千歲之間,朱允熥走上臨時的王座,“都起來吧,瓊海國初開,百業具廢,第一次朝會在碼頭召開著實寒酸了,但本王相信,由爾等輔助,瓊海國的未來將越來越好。”
“謝過大王!”
這位大王是一什麼樣子的主,朱允熥在海動了四個多月,他們也觀察了四個多月。
一開始的提心吊膽,到漸漸發現不對,尤其是有關於貪汙,稅利的話題出現,更是引來無數猜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