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國在即,殺我不吉!”
黃存壓下胸口的淤氣,低頭以近乎哀求的聲音說道,他真的不想死,只希望能借此暫時活下來,拖到任享泰到來。
“哈哈哈……”
卻不想他等來卻是朱允熥一連串大笑之生,“來,來,來,在場的各位告訴本王,這殺的吉還是吉?”
“吉!”
臺下的民眾大聲回應,黃存整個人則攤在地上。
“增枝,一會做兩件事,第一,著胡三他們按一份手印,第二,看住涉案的禮部官員,別讓他們登船,明日一早立馬安排我們登船折返中原,趕在第一時間將公文,手印交到南京,期間不要走漏訊息。”
翻身上馬,朱允熥直接衝著李增枝吩咐道。
一刀砍了是簡單了,但後續的麻煩不會小。
從五品可不是九品的小官,要知道禮部尚書也就正三品而已,而且黃存這種老人鬼知道背後有什麼關係。
如今最佳的辦法,當由朱元璋將這件此事敲死。
“放心交給我,明日我親自登船折返開州,儘快在十五日內將訊息傳到南京。”李增枝說道。
“辛苦了!”
朱允熥點了點頭,如今趕得就是一個時間。
十五天已經是非常快的一個速度!
“拿著這令牌可用軍馬,換人換馬,信件不停,一路北上,韶關南昌都有我們的人,隨行二十人,不出意外十五天絕對夠了!”常森掏出令牌遞給李增枝,“晚些時候我將路線規劃給你。”
“增枝明白!”
路太遠了,可遠也有遠的好處。
“任享泰交給我們負責,一定不會影響王爺的大事!”黃子澄與解淪,解縉對視了一眼,跟著說道。
“暫時就怎麼處理,別忘南京我們還是有人的!”
朱允熥笑著點了點,跟著衝常森說道,“小舅,我聽說唐宋就有成熟信鴿體系,但好像在大明沒有,可知道原因?”
“允熥,這是想建立一套傳遞資訊的制度?”常森反問道。
“路程太遠,還跨海域,我們和中原的聯絡太過疏遠,若是有信鴿可以保證不至於錯失關鍵資訊。”
信鴿的飼養歷來依舊,隋唐在南方就有信鴿通訊,宋朝時大規模出海貿易,其中資訊往來靠的就是信鴿,只是明朝的記錄相對較少。
“一套資訊的傳遞網路卻是重要,我大明信鴿傳信少,主要原因有三,第一準確信不夠,第二資訊洩密,第三成本太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