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東主客氣了,這裡沒什麼皇孫,更沒什麼殿下,只有常森的子侄!”朱允熥起身回禮。
沈家或許不再高調,不在人前獻寶。
但這沈秀和能被沈榮這一支派到南京,並且在不需要周莊沈家的幫助下站穩腳跟,跟常森這位開國公之弟認識,沈秀和絕對是有能耐的。
“公子,客氣了!”
沈秀和很清楚,常森將人帶到自己面前,這話是談也得談,不講也得講,根本輪不到他拒絕。
沈秀和來南京是來做自己的耳目的,但何嘗沒有重現太爺在世時沈家盛景的念頭?
朱允熥是誰?
沈秀和太瞭解了!
瓊洲!
南洋核心之地,一年三熟之地,資源豐盛場所,過去常年經營海外貿易的沈家,不瞭解的地方很多,但對於瓊洲的瞭解絕對不差。
很可惜他們只是商人,就算知道瓊洲是寶地也拿它沒辦法。
就藩瓊洲,絕對算是神來一筆。
“日子也不早了,我和東主之間客套的話沒必要多說,不如互相問答,你問我一個問題,我回答你一個問題,彼此互換如何?”朱允熥看著表面輕鬆,實則拘謹的沈秀和也是無奈,古代商人的地位太低了,沈家還遭了大難。
與其慢慢緩和沈秀和,不如直奔主題,將一切敞開來說。
短暫的思考之後,沈秀和抱拳說道,“殿下如此直接,秀和若再惺惺作態就顯得沈家格局小了,不過禮不可廢,第一個問題還請殿下先來!”
“暢快!”
朱允熥一拍桌子,左腳翹右腳,什麼儀態都沒了,活活一個二世祖,若非明朝凳子不好躺,他真想一個葛優躺躺在這,“不知你對自己祖父瞭解如何?”
“家父為祖父幼子,吾年幼時,祖父忙碌,關於祖父的一切,多是從父親一輩瞭解,不知殿下想要問什麼?”
這幼子並非是最小的兒子,而是嫡系最幼之子。
“行吧,第一個問題,洪武六年之事是你沈家一家之事,還是說背後有人?”
歷史充滿了迷霧。
能在史書上留下一筆就算名人,單獨的一篇便算是留名後世,沈萬三之名口口相傳數百年,口頭也好,民間也罷,史冊也行,所留都太少。
加上清朝編修明史的過程中不知加了多少料,那真的能信?
其中關於沈萬三最扯淡的記錄,則是沈萬三亡與大至十六年,具體為“張士誠佔吳會時,萬三已死,二子茂,旺秘從海道運米至燕京!”
這不是扯淡?
洪武六年發配的沈萬三哪來的,棺材裡跳出來的嗎?
如今遇到真正的沈萬三後人,朱允熥覺得可以問問,若真有,對於他而言絕對是好事。
“祖父已去,洪武六年家父並不在祖父身邊,所以對於這些秀和也不清楚!”
沈秀和淡淡的說道,不過其眼神中閃過一份詫異還是被朱允熥捕捉到。
“的確過去了很久,我的第一個問題問完了到你了!”
有詫異就好,代表事情有隱秘,現在接觸不深慢慢來,不信弄不明白。
要知道元末乘著中原混亂,下海南洋販賣而得錢資者無數,沈萬三名聲再大也不過江南鉅富,並非天下鉅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