夥計大聲開口。
這幾句話一說,瞬間打消了所有人的懷疑。
是啊。
他們懷疑誰都不會懷疑顧錦年,先不說顧錦年是大夏侯爺,即便不是大夏侯爺,顧錦年的招牌擺在這裡,誰會質疑?
剎那間,各種喊聲響起,百姓們爭先恐後的購買這些細鹽。
甚至一些百姓直接上前品嚐一二,頓時點了點頭。
“好,這鹽真的好。”
“這鹽比咱們家的官鹽也好。”
“快點買啊,再買就買不到啊。”
“還是侯爺好,還是侯爺好啊,侯爺知道咱們百姓生活不易,直接以成本價給咱們,各位街坊鄰居,你們可要記住侯爺的好啊。”
這一刻,眾人大喜,紛紛掏銀子購買,好在之前就有所準備,早就包好了細鹽,隨著百姓交銀,一包包的細鹽被售出。
購買熱度瞬間點燃。
而且後面的百姓,也一個個聽聞有細鹽賣,二百文一斗,而且品質還好,一時之間,惹來一陣騷亂。
好在這些夥計之前都被培訓過,這邊百姓買了,馬上就被疏散離開,往裡面走,大大緩解了人流量的問題。
等百姓走進內部後,一個個貨架,琳琅滿目的貨物堆積如山,這其中有各地的土特產,還有一些精緻的玩意。
主要還是以生活起居為主,所以第一層,基本上一排貨架的東西,全是一種,沒有什麼太大變化。
古代本身就沒有什麼太多的新鮮玩意。
這些還是透過大夏龍舟運輸過來的。
等走到一半路程後,重頭戲江中龍米出現了,數十個夥計正在吆喝著。
向百姓介紹著這江中龍米,把基本功效說出之後,的的確確引來不少百姓關注。
可聽完價格之後,百姓們一個個不說話了。
二十兩一石。
這是百貨樓標的價格。
普通的糧米,價格是六兩銀子一石,這江中龍米售價二十兩一石,實話實說,對於大部分百姓來說,還是有點小貴。
當然對於京都百姓而言,其實也不算特別貴。
無非就是覺得沒必要。
至於江中龍米的功效,說句不好聽的話,沒吃過誰知道效果如何?
所以人是多,但多數以為又有便宜撿,發現價格這麼貴,索性也就算了,看看就差不多。
除了一些真不缺銀子的人,買了幾石回去,大多數都不買,看看就好。
對比細鹽來說,江中龍米的銷量,明顯沒有細鹽好,是一點都比不過。
甚至,一些孩童的小玩意,都被拿走了不少,還有一些書籍,賣的都特別好,比江中龍米好賣多了。
等到快結束的時候。
無數百姓又聚集在了一起。
因為他們看到了一件神物。
鏡子。
一塊八尺高的水晶鏡,站在鏡子面前,清晰無比,惹來了巨大的爭議。
“這是水晶鏡啊,這是傳說中的水晶鏡啊。”
“這東西也擺放在這裡?不怕被人撞壞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