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其是把秦王,魏王,所有皇子全部拉下水,大家都想爭,那麼就能產生內卷。
一但產生內卷,積極性得到提高,受益的就是百姓。
顧錦年是站在解決事情這個角度去思考。
其他的事情,他都不管。
不得不說,這裡面有一定心學的成分,這段時間研究心學,故而有些感悟,如今拿出來用,還真是有不錯的成效。
“陛下下旨,皇室賑災,控制言論,穩定局勢。”
“此計乃為上策也。”
楊開的聲音響起,他明白顧錦年的想法,從而忍不住讚歎。
“那江中郡呢?”
有官員開口,詢問顧錦年,三郡之地都有人去,江中郡這個難題誰來負責?
“本侯親自去。”
顧錦年出聲,給予回答,江中郡才是最大的麻煩,但他會親自前往江中郡,定下民心。
“侯爺有什麼辦法嗎?”
“江中郡大旱,必然會引起百姓恐慌,只怕就算是侯爺親自去了,也難以安定百姓啊。”
有官員出聲,看向顧錦年說道。
這話沒有半點挑刺,因為沒事的時候,百姓可以喊你一聲侯爺,可以尊稱你一句後世之聖。
可問題是,大旱年間,所有莊稼毀於一旦,有存糧的還好說一點,最起碼扛一個季度還是沒問題。
不至於絕望。
沒有存糧的怎麼辦?
這個時候,隨便來個人散播謠言,那就完了。
一但謠言散播出去,到時候就是民心惶惶啊,別說什麼刑部和兵部去抓人。
抓的完嗎?
抓不完的。
江中郡這個難題,只怕難以解決。
“開放糧產,賑災救民,戶部集糧資,其餘的本侯有辦法解決。”
顧錦年出聲。
他如此說道。
真龍稻穗的事情,他不可能跟所有人說,等朝會結束後,自己會跟永盛大帝說。
只不過,顧錦年如此的回答,並不讓人滿意。
不少人略微皺眉,畢竟顧錦年說的不清不楚。
僅憑這個就讓眾人相信顧錦年,這不可能。
“侯爺,並非是下官不相信侯爺,而是賑災之事,牽扯太大,其他的不說,如若開倉放糧,集資糧米,就是天文數字。”
“別的不說,大夏國庫目前的餘銀,外加上各地官府的存糧,只夠江中郡所有百姓三年。”
“若僅僅只是江中郡一郡受災那還好說,這隴西郡,東林郡,南越郡,這三處地方也需要大量賑災。”
“外加上這樣抽走糧食,只怕更會引起各地百姓恐慌。”
“百姓募捐倒是可以,但百姓捐贈再多,也不可能把自身家當捐出來,此事侯爺是否有些欠缺考慮?”
對方出聲,如此說道。
他說的一點都沒有錯,大夏存糧不多,外加上還要運輸,運輸成本才是最恐怖的,總不可能動用龍舟吧?
真動用龍舟的話,數量也不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