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就在此時,工部尚書的聲音響起了。
“諸位。”
“朝堂當中,莫要如此。”
“老夫出來講一句公道話吧。”
隨著王啟新的聲音響起。
吏部,刑部,兵部,戶部尚書鬆了口氣。
總算是有人出來說公道話了。
下一刻,所有人將目光看向工部尚書。
而王啟新望著陛下,緩緩開口。
“臣覺得,吏部,刑部,兵部,戶部,的確有結黨營私的可能。”
“楊大人沒說錯。”
王啟新開口。
一臉篤定道。
胡庸:“.......”
何言:“.......”
很快,一場罵戰開始了。
熟悉的朝堂互噴又來了,自從江寧郡洪災之後,一般都是文武互噴,很少見到文官窩裡反。
這種熟悉的感覺,讓大家很是想念。
再經過一個時辰的漫長垃圾話階段後,以楊開單方面取得獲勝。
“行了。”
龍椅上,永盛大帝倒也是心情好,並沒有責怪群臣在朝堂上互噴。
只不過噴了這麼久,也差不多收尾了。
“此事就這麼定了。”
“朕今日不是與諸位愛卿商議,而是告訴諸位愛卿這件事情。”
“不過楊愛卿所言,朕也明白,最近京都內,的的確確有些風言風語,說有人結黨營私。”
“著督察院調查,由魏閒,劉言蒐證,遞交於督察院。”
永盛大帝開口,輕描淡寫一句話,讓滿朝文武不敢囉嗦了。
結黨營私,一但徹查,人人自危,而且還是讓督察院來管,這些太監蒐證,絕對狠的一批,油鹽不進。
“臣等遵旨。”
眾人出聲。
“胡愛卿,春元節將臨,京察之事如何了?”
永盛大帝望著胡庸問道。
“回陛下,京察名冊已經寫好,臣今日回去校正一番,明日呈現於陛下。”
胡庸立刻開口。
“恩,此番京察名冊之人,全部詔來京都,做好的,朕親自嘉獎,若是做不好的,朕也親自審批。”
永盛大帝認真說道。
算起來今年是大京察。
大夏王朝,三年小京察,查的是大夏京都官員,基本上就是收集一些風評,然後調查一下,核心點就是官員老年化問題,差不多就要退了,讓年輕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