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了,懶得與你們糾纏,老夫也要回去了,過些日子錦年就要加冕,我還得給錦年想個字。”
“不知道賜什麼字好呢?得好好琢磨琢磨。”
蘇文景一臉嚴肅道。
“別走。”
“文景先生,老夫敬重你是半聖,但有些話還是要說清楚的。”
“錦年什麼時候拜你為師啊?您身為半聖,怎麼臉皮都不要了?”
“對對對,文景先生,剛才孔聖在的時候,你怎麼不說錦年聖子是你的徒弟啊?”
“好傢伙,文景先生,你坐享漁翁之利?想白白佔聖子便宜?”
不少大儒動身了,直接將蘇文景攔住。
顧錦年現在今非昔比了。
如果說,以前還有不少爭議,那現在就沒有任何爭議了。
為天地立心這四句話說完之後,顧錦年便已封神,為儒道後世之聖,更是與孔聖對話,得到孔聖的認可。
說實話,能否真正成聖,這個誰也說不準。
畢竟不到最後一刻,誰也不敢確定。
但顧錦年已經是儒道最大的領先者了,可以說整個神洲大陸,沒有一個人能做到顧錦年所能做之事。
他已完成立功,欠缺的就剩下立言與立德。
立德好說,連聖人都美贊顧錦年的德行,無非是需要一點時間沉澱罷了。
而立言的話,顧錦年已經找準了腳下的路,只怕心中也有屬於自己的儒義。
早晚也會立下不朽之言。
所以,顧錦年成聖,在很多人眼中看來,幾乎沒有太大的問題。
除非在成聖之前,有一個人能夠超越顧錦年。
但這種人幾乎不存在。
不然早就被世人知道了。
現在蘇文景想要白蹭顧錦年,這些人就不幹了。
倒不是你蘇文景不配。
主要是白蹭就不行啊。
我們雖然是大儒,比不過你這個半聖,但三人行必有我師焉,大不了我們三個教顧錦年一個。
不是有句經典名言嗎?看到別人賺銀子比自己虧銀子還難受。
這倒不是什麼德行不德行,就是正常的想法。
“什麼叫做白蹭?”
“讀書人的事情,豈能叫白蹭?”
“我看孔聖就是沒有削徹底點,應該把你們的才氣也削掉。”
“你們這是心生嫉妒,好啊,抨擊完錦年後,又想來抨擊老夫?老夫可不慣著你們。”
“給老夫讓開,否則老夫發起飆來,後果自負。”
蘇文景開始狡辯著,說話都有些怒氣,嘴裡嘟囔著什麼有辱斯文,爾等小人之心的言論,引來不少人大笑。
“老夫倒要看看,文景先生是怎麼發飆的。”
“今日這事不說清楚,別想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