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富貴點了點頭,一口飲下後,望著顧錦年繼續道。
“不過世子殿下還是要多多注意。”
“愚弟善喜交友,入村也有半天,結識了不少人。”
“不過愚弟發現,大部分年輕一代的讀書人,對世子殿下多多少少有些意見。”
“應當是有人在暗中故意損害世子殿下的名聲。”
王富貴出聲。
提到了一件事情,讓顧錦年注意一二。
“損害我的名聲?”
顧錦年將酒杯放下,隨後緩緩道。
“不遭人妒是庸才,他們喜歡說就讓他們說吧。”
倒不是顧錦年不在乎名聲。
反而顧錦年很在乎名聲。
他知道風評對一個人來說有多重要。
只不過,問題來了。
知道了又能怎樣?
難不成一個個把他們嘴給撕開?
說句不好聽的話,永盛皇帝厲害嗎?不照樣被天下諸多讀書人辱罵?
任何事情都是兩面性的。
只要你身居高位,不管你做了什麼事情,一定有好評和差評。
你指望天下人去理解你?去包容你?
還是洗洗睡吧。
按顧錦年的意思,自己那位舅舅就是心理障礙太嚴重了,畢竟得位不正,所以對天下人的風評極其看重。
事事親力親為,勵精圖治,想要打造一個盛世出來,讓文武百官,讓大夏百姓看到,他李宴是個好皇帝。
可這種想法極為幼稚,純粹心裡作祟。
打造成盛世又能如何?該噴你還是噴你,想要一句話抹除一個人的功績還不簡單?
一句話,永盛不過是繼承了太祖的資產罷了。
就可以把自己舅舅的一世努力全部作廢。
所以,如果是自己上位,顧錦年絕對是行霸王之道。
什麼文臣儒生,敢亂說話就殺。
什麼藩王擁兵?你還有機會就藩?
全心全意發展民生就完了,公道自在人心,百姓吃飽喝足,心裡總有點數。
故此,對於自己的風評,顧錦年不在乎,因為沒辦法解決。
“世子殿下錯了。”
“風評之說,公道自在人心。”
“可架不住有人煽風點火,尤其是對這些讀書人。”
“就好比方才,徐新雲家境一般,但卻敢觸世子眉頭,此事就不尋常。”
“愚弟雖然在讀書方面一般,可在人情世故上略優一二。”
“以小見大,正常來說,即便是對世子殿下不滿,區區知縣之子,也不敢頂撞國公之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