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澤翰他們決定把他們的錢也投進來《流浪地球》這個專案裡,楊逸沒有勸阻,因為他知道《流浪地球》大機率是不會虧本的,因為它肯定是賺錢,而且是大賺,才有可能得到資本源源不斷的支援,後面陸續拍攝了《流浪地球2》和《流浪地球3》,而且製作費用越來越高。
當然,也不能說完全沒有風險,存在的風險有兩個方面。
一個是他對《流浪地球》劇本的重新打磨,除了科學原理上存在的bug被他修復了大部分以外,在《流浪地球》的原片裡,有些角色的劇情其實是有點不討喜的,比如韓朵朵跟劉啟,他們前面的有些臺詞很容易讓觀眾對他們產生厭惡感,或者是配角的塑造不夠豐滿,比如雷佳音扮演的一哥。(注1)楊逸都針對他觀影時候一些不是很舒適的體驗,做出了修改。
另一個是市場的不確定性。儘管市場還是那個市場,楊逸精挑細選出來的作品,放到他們的電影市場上,也確實很受觀眾們的歡迎,但誰又能說清楚未來的市場變化呢?
觀眾們對《流浪地球》的反應會如何呢?他們會不會喜歡?會有多少人喜歡?真的說不準。
像《宇宙探索編輯部》,楊逸覺得這部電影,能拿個幾千萬的票房算正常的,拿到一兩億票房都已經是驚喜了!誰知道它最後在同行的襯托下,在觀眾口碑的烘托下,竟然拿了十七億票房?
像《親愛的》,楊逸對這部電影的喜愛,還要勝過《宇宙探索編輯部》,勝過《長江7號》,因為它不僅劇本精湛,導演拍攝的技巧豐富,而且每一位演員的演技都非常到位,分分鐘都能戳中觀眾的淚點。
楊逸在《親愛的》的重新拍攝上,也下了很大的功夫,至少他選的那些演員們都表現得很好,一點也不比原片差。
結果,這部楊逸極其看好,同時也被樂澤翰和投資人們寄以厚望的電影,在那個國慶檔拉胯了。
沒有虧本,還是賺錢了,但十億的票房,成為了楊逸導演的電影作品中票房成績最差的一個。
誰能想得到呢?
楊逸不會因為擔心票房表現不好,不去拍他認為很好的電影。不然他也不會拍《宇宙探索編輯部》和《流浪地球》了。
只是市場的不確定性,的確會給他們的投資帶來很大的風險,楊逸之前拿他自己的錢去投《流浪地球》,也是自己承擔了這些風險。
現在樂澤翰他們要加入進來,和他並肩作戰,楊逸讓他們自己做決定,如果真的願意把風險揹負起來,那未來如果票房大賺,那自然也有他們的一份分紅!
“來,我們緊跟逸哥的步伐,喝湯吃肉!”
“拍我們中國最好的科幻大片,賺最多的票房,破個記錄!”
“讓那些撤資的人腸子都悔青吧!”
樂澤翰、金龍波,以及線上上的廖春生他們群情激憤,在簡陋的臨時會議室裡搭著手嚷嚷起來。
撤資的幾個投資人未來會不會後悔還無從知道,但現在的他們是彈冠相慶的狀態。
“羅總,你錢收到沒有?”
“張總,我收到了,哎,扣了六十萬的違約金。”
“你這六十萬算少啦,我扣了一百多萬。費了好多口舌,都沒有談下來,一個大導演,心怎麼這麼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