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衣袍飄揚,一步一躍,唐易直接施展縮地成寸之法,速度極快,片刻千里而過。
不知又行了多久,他神念一動,就在百里開外,有一團金色雲霧,不同於周邊其它雲霞,飄飄蕩蕩,彷彿擁有生機流轉,給唐易的感覺很是不同。
瞬息之間,唐易便臨近那團金雲,愈是靠近,神念中莫名的感覺就愈發強烈,彷彿雲團之中,對他散發著莫大的吸引。
這純粹是一種直覺,即便唐易已經接近雲團,可神念根本刺之不透,觀之不清。
他立於雲團之前,彷彿一股清靈之氣從中慢慢散出。
唐易的神念為之舒暢,神魂不由微微顫顫,亦發覺這些清靈之氣對人體有著莫大裨益,如同傳說中仙界蟠桃一般,凡人聞之,則能百病全消。
雙目看的真切,金色雲團之外觀與神念中並無不同,是雲朵般的模樣,靜靜懸浮於空中,彷彿隨時會飄走似的,淡淡的色澤中,呈現出幾分柔和。
全力施展,神念依舊不能滲透其中半分,唐易不由將手伸了過去,未曾料想,原本以為堅固的雲團,真的像外表那般虛浮,毫無阻礙的伸入其中。
看來此物僅對神念有效,唐易暗自思忖。
甫一觸碰,雲縷微微浮動,有些冰涼之感,好似伸入一團清水之中。
不多時,便觸碰一物,如同寶石,光滑清涼。
唐易將其取出,只見手中是一玉瓷寶瓶,通體透亮晶瑩,外形頗似人體輪廓,頭、頸、腹分明,宛如一體玉石鏤雕而成。
望著手中雕琢精細、優雅脫俗的玉瓶,唐易有些感嘆,這不正是傳說中的羊脂玉淨瓶嘛。
……
據說羊脂玉淨瓶原本有二,一在太上老君之手,但於他手中並非是攻伐之寶,不過是用作煉丹時的盛水法器,後被兩童子偷下凡間,倒是於《西遊記》中提了幾句。
二在觀世音菩薩之手,卻是赫赫有名,傳言圓通尊有三件法寶,羊脂玉淨瓶、花籃、蓮花寶座。後兩者不提,前者號稱能盛五湖之水,竭四海之源,令枯木回春,肉生白骨。
這件法寶在唐易前世故鄉,可是有著無數的傳奇故事,其中最出名的怕就是有關人參果樹和某位猴子了。
這神話中的器物,當年曾引得自己嚮往不已,未想到,此刻竟輕易的落於手中。
觀其形態,優雅、神秘,甚至透著生機勃勃,對於一個玉瓶而言,這四個字或許並不恰當,但於唐易觀來,卻是彼此相稱。
驀然生出些恍如隔世之感,不知手中的玉淨瓶和前世神話裡所講的有無關聯,然能確定的是,此物並非真品,至少非似神話中描述的那般神奇。
手中玉淨瓶即便容量再大,但也納不了一江之水,雖有生機流轉,然也只能醫治傷勢罷了。雖已很是神奇,卻也絕達不到傳說中可救治人參果樹的功效,畢竟那非常物,乃先天五大靈根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