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仁軍和鄭玶連忙又從另一個牛皮紙袋中拿出另一份紅標頭檔案,之後展開拿好,趙彥昊接著念道:
“大宋元老院關於頒賜琉球中山國王尚豐夫婦貴重物品的決定:
在冊封琉球中山國王之際,為進一步促進宋琉兩國的君臣關係的良好發展,全面落實兩國領導人達成的各項重要合作共識,大宋元老院決定頒賜國王朝服全套;澳洲羅衣一件;錦四匹,紗八匹,羅六匹。王妃命婦朝服全套,玻璃佛珠一串,錦三匹,紗六匹,羅四匹。
大宋元老院
1635年4月20日”
趙彥昊讀完“敕書”,李仁軍和鄭玶便分別走下了闕庭。國王和一行琉球官員又行五拜三叩之禮。行禮過後,鄭子孝也連忙引著尚豐王和向鶴齡從東側臺階走上闕庭。尚豐王走到闕庭之上正中的位置,接著與向鶴齡一起跪了下來。樂師們見狀,又一次奏樂。
趙彥昊取出要賜予國王和王妃的禮品。按理說,元老院可以饋贈的“奇珍異寶”數不勝數,但是冊封儀式上的“賜物”一般都以服飾為主。這也是朝貢外交的一個重要特點。所謂“服王化”。透過“賜服”來象徵外藩正式成為中原王朝政治體系中的一員。
元老院雖然號稱是“大宋正統在澳洲”,但是登陸以來,除了似是而非的給官階搞了一套對應的大宋官職稱號之外,在“大宋正統性”上並沒有做什麼具體的工作。現在冊封程式裡賜服這一環節,總不能給兩套“幹部服”。於是便由大圖書館牽頭,華夏社配合,召集起了歷史研究者和漢服愛好者,利用大圖書館的資料進行了一番考據,最後複製出來這兩套賜服來。其過程頗為不易。因為經過元代將近百年的斷檔,等到朱元璋光復中華之後恢復唐宋服制都費了很大的力氣,對於元老院來說就更為困難了。加上時間緊,任務重,做出來的服飾本身也有很大的爭論,不過像不像三分樣,反正本時空誰也沒見過大宋的朝服,。
最後,趙彥昊拿出真正具有元老院代表性的一件黃色防曬服--這便是所謂的“澳洲羅衣”了--交到尚豐王手中。
這衣服本來是蘭度船上走私的假名牌,雖然是管制的物品,但是因為顏色的緣故,容易招引飛蟲,所以在臨高沒有元老願意穿,一直留存到現在,說起來倒是非常符合元老院的特設。
尚豐王雙手接過衣服,一臉困惑的看著這件衣料非絲非麻也非棉布、很是輕便,中間還有兩排牙齒一樣的飾物的“弁服”。不過由於生怕被“大宋使者”鄙視見識短淺,尚豐王並不做聲,遞交到跪在法司官向鶴齡的手中。向鶴齡也很是困惑的把防曬服高舉過頭頂,展示給階下的一眾琉球官員看,接著走下臺階,畢恭畢敬的將防曬服和其他冠服一起放到香案之上。
尚豐王又和向鶴齡、鄭子孝一起俯身致謝,用糟糕的官話問道:“大宋……皇帝……聖躬安?”
趙彥昊心道:我哪裡知道他安不安--我連他在哪裡都不知道。也只是應了一聲:“聖躬安。”
“王……主席……鈞座萬福?”
趙彥昊心想這國王真會拍馬屁,也夠聰明,居然還加了一句,故意做出一副輕描淡寫的樣子,“鈞座萬福。”
問安環節結束,尚豐王起身,在鄭子孝的引導下一起走下闕庭,走回原本的位置,又率著琉球百官行五拜三叩之問安禮。見此情景,樂童子們又停下了演奏。
鄭子孝又一次引著尚豐王走上闕庭的臺階。趙彥昊心想一趟趟的真是不嫌麻煩,怪不得被明朝人稱呼為“守禮之邦”。只見尚豐王又一次下跪,磕磕絆絆、很不順口的說道:“臣請留……大宋詔敕為……傳國之寶。”
“如此甚好,”趙彥昊一邊回應,一邊把兩份紅標頭檔案遞交到尚豐手中。尚豐雙手接過,隨後站起身來,在樂聲中走下臺階,回到原本的位置,再度率著琉球百官行五拜三叩之謝恩禮。
一連串的禮儀結束,鄭子孝高呼道:“恭請使者更衣,入北殿用膳。”
趙彥昊長舒了一口氣,“終於結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