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彥昊等走到街上,卻看到天澤門外,數百名琉球官員、士族早已聚集在門外,夾道相送。見到趙彥昊和尚豐王等走出天使館,便紛紛下跪叩首。禮畢,就跟著元老、國王,一同步行緩緩走過天街,向那霸港口走去。
天街兩側也有不少聞訊趕來的琉球百姓,匍匐在路邊。出於對趙彥昊等人依依不捨,而涕泗橫流,甚至還有哽咽到不能出聲的人,讓趙彥昊、江遠之等人看了不由得感慨一番:
“這便是琉球人的天性使然吧!”
一行人沿著天街步行至迎恩亭下,尚豐王與一眾官員便準備排列好隊伍,送別冊封使者。
趁著這個空擋,趙彥昊又仔細上下打量了吳象賢一番,看的吳象賢頗有些不自然。趙彥昊小聲對他說道:“你這臉上是怎麼回事?”
吳象賢摸了摸臉上的幾道血痕,一聲哀嘆:“大人,這真是一言難盡啊……”
趙彥昊八卦之心大起,正打算細問,卻看到從碼頭邊走來一名掛著一道槓布肩章的海軍士兵,走到趙彥昊等人面前,“啪”的一聲,立正敬禮。
“報告首長,那邊有一個自稱是吳象賢僕人的可疑分子。”
幾位元老順著士兵指著的方向看去,距離岸邊不遠處的碼頭上,地區站著一個身材不高,穿著青色芭蕉布衣服,揹著行李的人。那個人頭戴竹笠壓得很低,因此看不清面孔。
江遠之看了吳象賢一眼,問道:“那是你的僕人?”
“回稟安撫使大人,正是。”
“看這個身材,不太像是粗使的僕人啊。”呂洋一臉疑惑,便要走上去看個究竟。
“諸位大人,你有所不知,”吳象賢連忙作揖阻攔,壓低聲音回稟道:“這其實不是一般僕人,是書童。”
“哦——”眾人不由得點點頭,明朝讀書人家中配有年少俊美的書童,在當時自然是不罕見,而這書童又以福建出身者最為著名。琉球在文化上受福建影響頗深,這些年來又被薩摩藩控制,日本武士階層的“眾道”之風自然也傳來了過來。所以有結為契兄弟、養小姓之類的習俗也並不奇怪嘛!
想到這裡,幾位元老便意味深長的猥瑣笑了幾聲,吳象賢不知元老們在想些什麼,頓時有些莫名其妙,便也應和著尷笑了幾聲。
這時,紫金大夫蔡堅走上前來,對幾名元老作揖道:“各位大人,殿下與敝國百官,已經列好隊伍……”
趙彥昊點點頭,轉頭對吳象賢擺擺手:“這裡已經沒有你什麼事了,和書童先上船吧。”
“多謝大人。”
呂洋看了一眼還旁邊站得筆直的海軍中士,開玩笑道:“警惕性挺高,不錯。我要晉升你為上士,我的博鋪港男孩兒。”
“謝謝首長。為元老院和人民服務!”中士挺直了腰板,一臉很認真的回答道。
“你去帶他們登船。”
“明白。”中士敬了個禮,退了兩步,轉身去為吳象賢他們帶路去了。
幾位元老則跟著蔡堅走到迎恩亭前站好。剛停下腳步,便聽到蔡堅喊道:“奏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