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雨村自然就成了背鍋俠,即便是他費盡心思的往楊儀身邊靠,也沒有起作用。
賈雨村被貶為太倉知州,一下子從正三品的朝廷大員,變成了正七品的芝麻小官兒,雨村的此刻也不知心中作何感想。
這還是賈瑛和楊佑動用了朝中的關係,才有的結局,不然雨村恐怕又要馬放南山了。
太倉州便是鎮海衛的駐地,讓賈雨村去哪裡,與戚耀宗配合,正好方便賈瑛自己組建水師。
透過龍江船廠和南京軍器局的合力,一個粗製版的風笛造出來了。
只是賈瑛對於風笛的效果不是很滿意,即便是在空曠的陸地上,聲音也超不出兩裡地,但是要比嗩吶好一些。
但賈瑛依舊以個人的名義給了所有參與打造風笛的工匠,一筆賞銀。
無他,雖說效果不盡如人意,但起碼思路沒問題,而且打造出來的風笛確實能吹響。
賈瑛推測,聲音強度不夠,應該是風笛材質的問題。
於是還特意請來了霍恩與他的同伴,在歐羅巴還有一種樂器型別的風笛,兩者的原理大差不差,且他們見多識廣,也能幫著參詳一番。
別說,還真派上了用場。
“可以將風笛發音筒裡多做幾個音腔,這樣可以提高聲音的強度。還有這個發音筒最好用黃銅來做,一來是足夠光滑,會提高聲音的質量,二來也不容易生鏽。”
“還有,伯爵大人,我認為你們的風箱產生的力量不夠,從風箱裡面吹出來的空氣,不足以讓發聲筒發出更大聲響。”
“那你覺得該怎麼辦?”賈瑛問道。
“首先,要製作一個完全密封的風箱,最好是鐵製的,其次要大,但連線風笛的通氣管要足夠的細。”霍恩思考了一會兒說道。
賈瑛聽後,覺得很有道理,其關鍵還是對空氣的壓縮,只要壓力足夠強,那麼噴出來的空氣震動頻率就足夠高,這樣風笛發出來的聲響就會足夠大。
彌封的風箱可以保證不漏氣,鐵製風箱足夠大,而通氣官道足夠細,能夠進一步壓縮空氣的體己。
嗯,或許還要在加一個通氣筏,讓空氣不會直接進入道通氣管裡。
就像吹嗩吶一樣,視線要先深吸一口氣,憋足了氣,才能吹得響亮。
隨後,賈瑛與霍恩,還有一眾工匠經過合力研究下,劃出了一個風箱圖紙,軍器局那邊經過一番試驗,已經能夠打造密封的鐵製箱子,唯一的缺點就是太過笨重了些,一個鐵箱子,相當於一門紅夷大炮的重量了。
設計完圖之後,賈瑛又畫了一個大號的喇叭形狀,到時候,可以安置在風笛的發聲筒上,減少聲音的擴散。
任何一項新事物的誕生,都不可能一次性成功,經過賈瑛的再次鼓起後,工匠們開始了又一次的沒日沒夜的試驗。
如果風笛能夠打造出來,不用太遠,哪怕只能在正常無風浪的海面上傳播十里地,那位對於水時艦隊來說,也是一項巨大的突破。
對於這一點,賈瑛深信不疑。
新組建的水師,第一批士兵壯勇已經到位,是戚耀宗從山東帶來的家鄉子弟,人數不少,足有三百多人。
受鄉土情結的影響,大凡將軍領兵,軍中必然少不了同鄉子弟,就像當初賈瑛組建湘軍營時,他的親衛都是來自南疆木氏。
當然,這樣做的後果,可能會導致賈瑛對於水師的控制力度,可能會減弱,而戚耀宗則能牢牢掌握這支軍隊。
這也是無法避免的事情,畢竟水師計程車兵,要靠戚耀宗來訓練,即便沒有這些山東子弟,只要他整日待在軍中,其威望自然要超過賈瑛自己。
賈瑛對於水師雖然沒什麼野心,或是別的安排,可也不願輕易為別人做了嫁衣。
正因如此,在當初,他才會把廣東、廣西也加入到招募士兵的地方之列,否則一支完全由山東子弟組建的水師,那賈瑛可真就成了光桿將軍,送財童子了。
賈瑛放權給戚耀宗,也是有意試探此人的心性,若是聰明人,自然會注意到這些。
若是不知好歹,等到水師軍成的那一日,賈瑛有能力把戚耀宗推上來,也有能力再把他打回原形。
林如海已經在從杭州趕往金陵的路上,等他一到,就該考慮送黛玉她們回京了。
薛家那邊,薛添嗣依舊還吊著一口氣,賈瑛事後又去了一遭,怕也撐不了太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