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口氣說道這裡,高大全才蓋棺定論:“人固有之,國亦宜然。”
人是這樣,國家也是如此。
而顯然,大宋,就是那個“老年人”。
很多人此刻都有一種明悟的感覺。
高大全的比喻,生動形象,以太學生的文化底蘊,不會理解不了。
正因為如此,他們才能夠從內心深處贊同。
他們期待,高大全還能說出什麼東西來。
高大全真的可以。
“造成今日之老朽大宋者,則江南老朽之冤業也;製出將來之少年大宋者,則江南少年之責任也。彼老朽者何足道,彼與此世界作別之日不遠矣,而我少年乃新來而與世界為緣。如僦屋者然,彼明日將遷居地方,而我今日始入此室處。將遷居者,不愛護其窗櫳,不潔治其庭廡,俗人恆情,亦何足怪。若我少年者,前程浩浩,後顧茫茫,大宋而為牛、為馬、為奴、為隸,則烹臠鞭箠之慘酷,惟我少年當之;大宋如稱霸宇內,主宰九州,則指揮顧盼之尊榮,惟我少年享之,於彼氣息奄奄,與鬼為鄰者,何與焉?彼而漠然置之,猶可言也;我而漠然置之,不可言也。使舉國之少年而果為少年也,則吾宋國為未來之國,其進步未可量也;使舉國之少年而亦為老大也,則吾宋國為過去之國,其澌亡可翹足而待也。”
說到這裡,高大全停了一下,給大家體會的空間。
因為他知道,下面的兩段話,足以讓他們熱血沸騰,不能自己。
事實上,很多太學生聽到這裡,就已經不能自己了。
就連很多青年教師,此刻都有些後悔。
“我感覺,高博士說的沒錯。”
“我也後悔了,不該那麼衝動的罷課。”
“你我剛才以罷課相威脅,做出這種事情,和高博士口中那些老朽何異?”
“這次一次偉大的演講,可惜,你我卻站在了高博士的對立面,真是恥辱。”
他們後悔了,真的後悔了。
好的文章,是能夠讓人幡然醒悟的。
而《少年中國說》,無疑就有這種力量。
他們還不知道,這還不是這篇文章最**的時候。
高大全目光環視左右,他很欣慰的發現,很多太學生都激動的看著自己。
很多的青年老師,現在和他對視的眼神中都頗有悔意。
他很滿足。
能聽進去就好。
高大全從來不是一個聖人,但是他一直都明白一個道理。
一個人的成功,必然要建立在更好的社會環境之上。
只有整體發展更好,作為個人,才能夠達到更高的高度。
所以,秦國的皇帝,就是比宋國的皇帝牛逼。
所以,亂域的武道天驕,就是比其他大州的天驕有含金量。
高大全希望江南百姓過的更好,希望大宋變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