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大人牛逼。”
唱至此處,已經是最後的高潮。
而經過前面的蓄勢,不出意外,包拯敢於承擔的行為,果然博得了滿堂喝彩。
圍觀群眾甚至顧不得是在打太后的臉,全都紛紛叫好。
好的藝術作品,是能夠讓人將情緒投入進去的,跟著裡面的人物命運歡欣鼓舞亦或者悲傷沮喪。
現在,他們就已經陷入進去了。
現場如此,網路上更是沸騰。
“包大人,為官一任,終究不負百姓。”
“我對這人間,又恢復信心了。”
“包大人終於肯站出來為秦香蓮主持公道了,為秦香蓮感到開心。”
戲臺上的秦香蓮,已經和自己的子女抱在一起掩面相泣,場面極為感人。
在攝像機鏡頭下的這一幕,感動了萬千百姓。
不過,有一批人,始終沒有被感動。
那就是現場的這批文人,以及隨著太后一起來看熱鬧的當朝諸公。
他們誰都不敢出聲叫好。
就連包拯本人都不敢。
戲臺裡的包拯,行為固然大快人心,可是卻也把太后得罪了個徹底。
現實裡的包拯呢?
當激動的情緒逐漸退卻,理智重新回到世人的腦海。
攝像頭也適時的對準了看臺,那裡坐著太后,坐著包拯,坐著很多世人耳熟能詳的名士大員。
這種場面極其古怪。
叫好聲逐漸消失。
彈幕也漸漸無蹤。
大家都知道,戲劇終究只是戲劇。
一切還是要回到現實。
陳世美所做之事,現如今已經無需多言。
只看包拯的決斷就是。
今天這件事情,並未超出開封府的管轄範圍。
太后看了一眼此刻已經面無人色的陳世美,語氣不鹹不淡,“今天看了一場好戲,哀家累了,想回宮了。嬛嬛,你不帶著駙馬一起回去嗎?”
趙嬛嬛先是一愣,隨即狂喜,飛快的點頭,“皇奶奶,孫女扶著您。”
其餘人還是沉默,包拯也沒有動。
太后心中冷笑。
如果換一個場合,她是不會這樣敗壞自己形象的。
可是今天不同。
高大全如此挑釁,她要是不做出回應,真的讓陳世美死在這裡,那她太后的威嚴從此就一朝盡喪了。
這是太后絕對不能允許的事情。
所以,她寧肯失了民心。
再說,民眾都是健忘的,過幾天之後,誰還會記得陳世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