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束了與維格爾人的戰事,天際星與千巖星系重新恢復了平靜。
時間飛逝,轉眼已是三個月後,天災又肆虐了兩次,但已經不能拖延天際人發展的腳步。
天際人是如今地球移民的新稱呼,代表著徹底與過去割捨,代表一個新的開始。
這段時間發生了許多大事。
首先是天際星聯合防衛總部搬遷,轉移至新落成的天宮軌道建築群當中。
如今的天宮正如其名,已建設得如九天宮闕一般壯觀,纖細的軌道電梯一柱擎天,連結著地獄之門與軌道上的數道同心正六稜環。
空間站基座是太空樞紐以及民用星港,往上是一座長十餘公里,寬數公里,正六稜柱形的中型船塢,船塢外面套著一圈更大的環形結構,那便是聯合防衛總部和聯盟星港所在了。
整座天宮都屬於合成後的全新奇觀,被陸峰命名為【天宮】,下發四分之一是為民用,上面四分之三為軍用。
冷酷筆直的合金鋼板反射著恆星光,顯得熠熠生輝,威嚴壯觀。
與之相反的,在天際星另一面同樣有著一座軌道建築,以人類剛走出地球時的眼光來看,那無疑是一座雄偉的人造奇蹟。
但現在與它的同行一做對比,這座直徑有10公里的同心圓環便平平無奇了。
別看它直徑不小,但構成空間站的主體艙段相較於天宮來說,實在是過於纖細。
天宮軍事環區直徑有20公里,光是環體本身的直徑便高達兩公里,顯得格外粗壯堅固,550米長的米諾陶級停在旁邊,都會顯得渺小。
反觀眼前這座太空站,環區直徑僅有200米左右,足足相差十倍,給人一種纖細易折的脆弱感。
這便是共濟會、溼婆教派、北風聯盟耗盡全力,共同打造的宙斯號空間站了。
他們也學天宮一樣,將軌道電梯、造船廠、軍港整合在一起,最後統一命名為【宙斯】,有著與【天宮】一較高下的意思。
但現實無疑打了他們的臉。
雙方的工業實力和運輸效率天差地別,三家不是不想讓宙斯空間站充實一些,而是苦於缺乏材料。
即便有軌道電梯,向太空運輸建材都是一項高成本的事情,無論如何改進,都不可能比得上陸峰直接用空間門開掛。
造物空間除了意念造物,拿來轉運物資也絕對是戰略級的存在,能夠節省下大量人力物力,讓神唐用有限的人力來同時多開數項驚天工程。
但為此,陸峰免不得要充當工具人的角色,頻繁穿梭於地獄之門、天際星軌道、數座隕石礦區、千巖星際要塞之間。
不過林玥汐一直陪在他身邊,倒也不算無聊。
天宮落成至今已有一個半月,首批4艘新型戰巡艦、16艘新型巡洋艦已全部下水。
所謂的新型戰巡艦,是以原來的米諾陶級被藍本,由神唐科學院、三大ai聯合研發設計定型,相較基礎型的米諾陶有著質的飛躍。
新型戰巡艦被命名為【神意級】,以後將作為神唐及其盟軍的主力艦型。
升級方面有:
1、全面最佳化船體佈局,並適當拓展船身,以便安裝新型裝置,船身從550米延伸至600米,寬度和高度幾乎不變,外觀看起來修長了許多。
2、換裝新一代冷核聚變反應堆,加粗能量管線,使武器、護盾系統的能量供應更加充足,威力增幅20%以上。
3、換裝新一代曲速引擎(裂痕2縮水版,無法自行生產,只能由造物空間創造),航速可達9級曲速,能夠與天樞號戰列艦同步進行戰術機動。
4、換裝新型感測器陣列,用小口徑渦輪鐳射炮代替原來的鐳射炮組,為蜂巢導彈裝填含有坦桑石的
集束式全氮裝藥,為大和炮更換全新線圈與聚變約束器,增加護盾電容,升級新型散熱系統……
這些改進得益於神唐技術的突飛猛進,也得益於馬坎藏寶庫中收集而來的技術儲備。
同時,薔薇輝石資源在千巖星系被發現,這種戰略資源與坦桑石、黑曾石、沸石的地位並列,能夠開啟能量領域的技術進階。
天樞號無疑應用了海量的薔薇輝石材料,但神唐自行提煉的嘗試只在新礦脈發現後才變成了現實。
神意級的升級中,反應堆、能量管線、強效線圈、高效電容等等新技術的應用,全都離不開薔薇輝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