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種戰略資源的發現,讓陸峰欣喜若狂。
可以說,自己這新世界的腳都還沒落穩,就有這些可愛的大蝸牛過來送喬遷禮了。
真是可喜可賀呀!
不過殺蝸牛爆礦這種事還是不能總幹,竭澤而漁是不對的。
要麼想辦法將這些蝸牛圈養起來,到時候連礦石精煉都省了。
要麼就去這些蝸牛的棲息地搜尋一番,找到礦石的源頭, 然後人工開採精煉。
兩種方法各有優劣,具體還需調查後再決定。
……
6小時後,哨站的兩道防禦牆完成合攏,由軍用合金築成的牆體將哨站嚴密保護起來。
就好像人類在危機四伏谷地中圈出的淨土。
圍牆後8座15米高的自動炮塔同樣部署完成,這些4聯裝75毫米線圈炮威力強勁,高平兩用皆可,自動索敵開火,能源暫時由能量幣供應,以後會轉為地熱電站供能。
有了這些火力強勁的炮塔,陸峰總算暫時放下心來。
停機坪和廠房還在建造,因此還有幾十臺SCV停留,等他們完工後,會有蒼鷺重型運輸艇過來將他們運送到下一處施工地點。
接下來,需要部署的穩定裝置還有5座。
3架鵜鶘運輸艇重新騰空而起,飛往4號勘探點。
有了前幾次的經驗,接下來的探測就從容了許多,起碼不會被地下冒出的一些奇怪生物嚇到。
比如說,在勘探第7號目標點的時候,勘探隊遭遇了一種岩石巨獸。
這東西個頭在一輛坦克大小,平時裡偽裝成一塊大石頭,在人類靠近後突然活了,嚇了周圍人一大跳。
好在它十分笨重,追不上人類的動力裝甲,威脅程度很低。
不夠巨巖獸倒是真的硬, 比熔岩蝸牛還要硬, 最後三架炮艇輪番轟炸,才終於轟碎一隻。
經檢測, 它的硬質外殼竟然含有大量的鈦!
也就是說,這玩意裝備的是鈦合金裝甲……
難怪這麼硬!
不過好訊息是,基地周圍的鈦礦也有著落了。
眾人也算是看明白了。
與其以後一點點用常規方法去探礦,還不如找找那些本土生物,這些生物能在灰燼大陸生存,就免不了接觸各種礦物,體內總會有各種金屬元素沉澱。
運氣好的話,每找到一種本土生物,大機率也能獲得一種珍惜礦物的線索。
與殖民地未來的發展前途相比,遭遇本土生物的風險不值一提。
陸峰當時是這麼認為的。
結果到了勘探的第3天,前面他已經成功部署了5部地殼穩定裝置和相應的哨站,就剩下最後一座。
然而,這次卻遭遇了一群相當暴躁的本土生物——液態蛾。
這個物種也是熔岩生物,平時大多數時間都生活在岩漿湖中。
當它們被人類活動驚擾之後,便會浮出液體表面,並用周圍環境裡的液體來為自己形成一層外骨骼似的外殼。
在岩漿湖裡,這層外殼自然是由岩漿構築,不僅溫度高,而且能吸收大量動能。
它們的攻擊方式就不像之前的石頭怪那麼無害了, 它們會噴吐火球,每發火球都能夠造成不小的爆炸。
它們沿著18號點周圍的岩漿湖遊蕩。
這是僅剩的勘測點了,要想在這裡完成穩定器部署,就必須清除掉它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