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西,災民營。
吳三駕著馬車,車上是兩個藍色的塑膠桶,張碩站在塑膠桶旁,目光掃視著街道上一個個瘦骨嶙峋的災民。
清晨施粥的時候,吳三告訴張碩,災民營裡有許多病入膏肓的人已經走不動路了,所以並沒有來街口。
秉著能救一個是一個的想法,張碩在街口送完藥之後,又讓吳三駕車帶著兩桶藥進了災民營。
和寬闊的街口不同,這裡狹窄,晦暗,到處都是黑色或褐色的排洩物,一種令人作嘔的氣味充斥著整個巷子,一些災民躺在巷子兩側,如同死屍。
因為車轅太寬,所以馬車根本進不了巷子,張碩跳下馬車,用揹包裝了一些藥,躲著腳下的汙穢之物,一步步走進了這條寂靜的小巷。
進了小巷,張碩首先走向了一個距離他最近的老婦人,事實上,瘦成這樣,男女已經很難分辨了,張碩也是從衣物上看出這一個婦人。
老婦人的情況比張碩想象的還要差,看她如今的狀態,應該是因為嚴重脫水而陷入了昏迷。
“快去取水來,越多越好!”張碩對吳三吩咐道。
“唉!好嘞!”吳三應了一聲,立即跑了出去,沒過一會兒,他就提著一個陶罐走了回來,看他氣喘吁吁的模樣,想來費了不少力氣。
“這水是從哪裡來的?”看到吳三這幅模樣,張碩連忙問道。
“往北走兩條街,有一口水井,周圍的水都是從那兒打的。”吳三回道。
張碩點了點頭,他覺得這口井的井水應該不乾淨了,但是現在他沒有時間來解決這個問題,當務之急,應該是趕快給這些病人補液。
從揹包裡拿出一袋鹽緩緩倒進陶罐裡,張碩沒有儀器,檢測不出鹽水的濃度,但是他此時只能盡力去做,至於能不能救回來,那就只有聽天由命了。
把鹽水和藥一起喂到老婦人嘴裡,張碩抬頭看了看,巷子裡至少還有七八個昏迷的災民,這時候他突然意識到,即使有了藥,自己也不可能救活所有人!
就這樣,張碩駕著馬車一條條街巷的走過去,從清晨到中午,從中午到黃昏。
黃昏時分,縣衙的衙役再次施粥,張碩也又一次施藥,不過這一次災民求藥的熱情增加了不少,顯然是張碩的藥起了作用。
忙活了一整天,到了深夜張碩才拖著疲憊的身軀回到了縣衙,一起跟著他回來的還有吳三,憑著張碩如今的面子,保住吳三還是綽綽有餘的。
縣衙後堂,張碩躺在柔軟細滑的絲錦床上,翻來覆去的睡不著,今天看到的一切對他的衝擊很大,儘管他看過各種各樣的災難類的影片,但是透過鏡頭和親身經歷之間的差別太大了。
況且在現代社會,一旦發生了災難,政府都是在第一時間進行救援,民眾也普遍瞭解一些自救的常識,根本不會像河倉縣城裡發生的這樣,人徹底變成了豬狗牛羊,在災難面前絕望的等死!
張碩剛剛進城的時候,縣令吳沛告訴他,城西的災民營內約有五千到六千人,但是今日他在救人的時候發現,災民營裡的人已經不足四千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