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方喝過之後,馬老闆居中說道:“小顧,這裡也沒外人,大家都是想解決問題嘛,之前就算不知者不罪。你現在也給大家透個話,以後圈內同行要是願意再買你天元光學的鏡片,得怎麼操作才不會被海昌告呢?
你這店可是淘寶首店,就算你不在乎這點小錢,不想賺了,我還是希望你好好開下去,咱也不圖你將來在利潤上回饋平臺多少好處,你就當個招牌豎在那兒,讓別的想開店的看看你的樣子,就行了。”
顧轍微微一笑:“馬哥都開口了,這個面子我還是要給的。我也是希望把這生意做下去的嘛,雖然沒指望它賺多少。
我就一個底限,零售的生意不能影響我的事業大局佈局,剩下盈虧自負、聽天由命。至於你們其他同行以後還想進我的貨,我覺得也沒什麼問題。
反正我繼續按零售價在淘寶平臺賣,你們愛買就買,覺得有利可圖就買。買去之後,你們想怎麼使用,只要不侵犯我的商標品牌權益,我也沒法管你們。
普通廠家能約束經銷商、代理商,那是因為有經銷協議存在,雙方不是純粹的物權買賣關係,所以可以附條件。
他們之所以非要籤經銷協議不可,是因為只有簽了才能拿到更好的提貨折扣價——在我這兒,一切都不存在,本來就是零售。法律還能禁止消費者把買來的東西原樣賣出去不成?
我這裡的底線,就是不能拆我原廠品牌包裝,那我就不算跟你們odm/oem,海昌那邊就咬不到我。”
徐長坤很是為難地想了想,不得不苦著臉解釋:“顧總,您說的是正道,我承認。這兒當著馬總的面,我也開啟天窗說亮話了,
我們萊曼眼鏡不是什麼很有追求的公司,也知道自己的品牌沒什麼知名度,也不打算砸錢養牌子。我拆你的包裝換裝,說到底是怕直接賣天元的鏡片,價格太透明——
你的鏡片才值30塊一副,一上淘寶就查到了。我們能嗅到這個渠道來查,買了我們鏡片的消費者要是也來查呢?我們要是五六十七八十一副往外賣,得罪人吶。”
顧轍智珠在握地抿了一口酒:“這我就不知道了,我只知道,去年國內才五千五百萬網民,今年也還不到八千萬。會網購的,能有其中五分之一麼?絕對沒。
我國有13億人口,會網購的不到前1%——說白了,在眼下2003年這個時間點,‘會網購’,是一種在國民中佔據前1%的異能。
有這種異能的人士,你讓他們佔點便宜又如何?還有至少99%沒有這種異能的人的錢,等著你賺呢。我可以保證我的天元光學,永遠不在傳統媒體打廣告,這個資訊差,夠你們賺幾年的了。
這錢誰撈到算誰,怕壞了名聲,那就別自己賣,我相信總有不在乎的人的——至於這個人是不是你,我不在乎,我相信馬哥也不在乎,馬哥只需要有這麼一群人就行。”
顧轍這是絲毫不需要給對方留面子,這個渠道誰愛幹就幹。在把國內的低度軟性隱形眼鏡價格打下來之前,這個落差能就能一直髮電。
說句實在話,後世或許對於電商渠道有各種各樣的看法,但有一點是不需要洗的:電商對於“已經有成熟產品和市場、但是出現了一種導致該產品成本暴跌的新技術”的領域,推廣效果始終是最好的。
沒有電商的時代,傳統各級經銷商還可以為了維持自己的利潤和行業逼格,拖延遲滯新科技的大規模普及,讓你鋪不出去渠道。但是有了電商之後,真有核心降本科技的人,直接往網上一放,一秒鐘內全國消費者都知道這個行業成本被打骨折了、價格被打雪崩了。
只可惜,原本的世界中,華人沒有多少產業科學家,能在這類領域做到顛覆式科技突破,所以這個好處不明顯。而現在有了顧轍這個鯰魚,這才剛剛殺出南天門呢,距離蓬萊東路至少還有三天三夜。
一旁的馬老闆聽了之後,也是微微一哆嗦,有些不寒而慄。
不得不說,顧轍說的道理是對的。
2003年,敢網購、會網購、知道如何辨別網購不上當不受騙,就是一種“異能”,就像“穿越”、“重生”一樣,有個套利時間。
馬老闆自己當年不就是靠這類異能起家的麼!他94年去了米國,就知道有網際網路,就要搞網際網路,別人比他晚兩三年知道,這時間差就是套利區間。
現在是一樣一樣的。
而且,若是顧轍能配合他,將來還能有更多領域把成本打骨折的新科技出現,繼續強化這種“網上有現實中買不到、捨不得鋪實體店的便宜貨”的印象,電商才能更快速擴張。
“得想辦法長期籠絡住小顧了,他腦子裡那種顛覆式創新的念頭,恐怕還不止幾個。否則,他將來也不會獨家讓我的平臺獲益。”馬老闆悲哀地發現了這個事實。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