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謹明很誠懇地引述了最新的情況,當然也免不了誇大其詞試圖感動員工,最後動之以情誘之以利,還是穩住了足夠在過年期間維持熔噴機生產線的人手。
28日開始,工廠三臺熔噴機全部開始噴布,額定產能每臺每天150公斤。不過一開始並沒能達到最高效率,第一天每臺平均還不到100公斤。
尤其是顧轍出資購買、運到明遠國際託管的那臺,因為是加急採購的便宜二手貨。另兩臺售價都是300萬人民幣,顧轍這臺才值220萬,之前已經用了兩年多了。
全速運轉之後,免不了磕磕絆絆、還要經常停機維修換零件,磨合了好幾天才正常。
1月31日,除夕夜這天,機器才算是接近了額定產能,當天一共噴布450公斤。
口罩機暫時還沒到貨,也沒有醫療器械企業上門採購合作,所以噴出來的熔噴布暫時只能潔淨儲存、簡單裁切。沒幾天工夫,倉庫裡就堆了好幾噸熔噴布。
……
因為工廠裡的繁忙,顧轍和陸幽幽這個年過得也頗為寡淡無味。
顧轍的父親顧海峰其實1月20號剛過就返航了,他之前一出海就是一兩個月。
回來後聽妻子說兒子買房買車、又有厲害專利賣了個好價錢,他也是震驚不已,頗有幾分“掉線太久”的不真實感。
好在顧轍創造的奇蹟已經夠多,他只能爭取儘快適應。
夫妻倆一合計之後,都決定聽兒子的,多僱幾個船員、服務員、廚師,不管家裡的小生意掙不掙錢,總之儘量把辛苦活兒包出去。
這麼決定,並不是真的怕辛苦、忽然就願意過養老生活了。
他們都才四十歲出頭,還算年富力強,根本沒到想退休的年紀。
主要原因,還是聽說兒子跟陸家大小姐終於談上戀愛了,他們怕丟了兒子的人,讓外人在背後指指點點“陸謹明陸大老闆的親家,居然還要親自駕船出海打漁、親自做燒烤看店”。
顧轍跟陸幽幽拍拖了這十幾天下來,陸幽幽也把之前幫顧轍吹過的一些牛,不經意說了,什麼“顧轍的父親是開漁業公司的,母親是開酒樓的”。
陸幽幽說起這事兒的時候,只是作為一種回憶談資,感慨一下這一路的滄桑不易,並沒有別的意思。
但顧轍記住之後,偷偷跟父母一說,父母就很上道,主動自願選擇“兒媳婦當初是怎麼吹噓他們的,他們就要真的做到那種地位、做派”。
顧轍也是樂見其成,正好靠著這個契機,讓父母稍稍輕鬆一點。又不至於完全脫產、閒著難受。
顧轍重生後的第一個農曆新年,就在一家人互相為對方打算的和諧氛圍中,平淡地渡過了。
只有工廠那邊的熔噴機生產線,黃金週七天也沒停工,就這麼加班加點一直生產到2月7日、外面社會上正式節後復工。
陸謹明訂購的幾臺口罩機,也終於在2月7日之前兩三天到位、並且除錯好,2月7日第一批返工員工到了之後,簡單培訓就開始轉產。
陸謹明那邊,在第一批口罩下線之前,就馬不停蹄派人跟粵省那邊醫療系統的客戶打電話兜售、或是申請對接提供一小批援助物資,以便試用對比。
好在這一次的善意,總算是立刻得到了回應,無論是銷售還是捐助,都有積極反饋——因為歷史上,到2月9日,就有京城部委的特派調查組去粵省了,說明已經發現第一批病例因為過年春運蔓延到了京城。
陸謹明正式生產出第一隻熔噴布口罩的日子,只比京城調查組南下早了一天,可見在粵省當地情況已經不容樂觀。
連“紗布縫製口罩必須有12層”的臨時標準都剛剛開始執行了,有吸附性好得多的熔噴布能用,當地衛生機構當然要。
陸謹明先捐了第一天的產量給相關醫院、供醫護人員。然後把後續幾天的產量作為正常銷售,供社會人員。
他手頭之前攢了6噸的成品熔噴布存貨,要變成口罩還是很快的。一隻普通醫用口罩才用不到10克熔噴布,而且是已經把加工損耗都算上了。所以一噸布至少能生產十萬個口罩。
如果要儘量接近kn95標準,需要加厚多層、再配合別的技術,會多用幾倍材料(陸謹明生產不出kn95的口罩,只能是儘量強化)
但不管怎麼說,陸謹明哪怕先捐第一天的量、全部生產加厚超耗的,也夠數千醫護人員每天換四個、用上一個月了。
有了這個捐贈的療效示範效應,社會銷售那部分肯定可以順利鋪開。
不過,陸謹明並不知道,隨著他即將踩中風口賺錢,他的上游供應鏈又即將面臨新的試圖分肥的人。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