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靜的小區裡不時迴盪著空調運轉的聲音,讓人舒爽的冷氣吹走盛夏的燥熱。
明亮的客廳裡,安靜地可以聽到毛筆在紙張上書寫的聲音,隔壁母親催小孩寫作業,有些失控的大叫聲。
施然橫躺在沙發上,枕著沙發扶手,右手拿著奏章, 左手自然地搭在柳山青的大腿上,手指輕輕地敲擊著。
柳山青一開始不止一次的拿開施然的手,施然一次又一次的放回去。柳山青有些無奈,但見施然還算老實,沒有過分的舉動,便不再管了, 專心批閱奏章。
施然這時收回左手,拿起桌上的毛筆, 在奏章的左下角作出批示。隨即,施然放回毛筆,將批好的奏章放到一處,拿起另一份奏章。之後,施然的手又放回到柳山青柔軟的大腿上,輕輕地摩挲。
“我覺得組建內閣可以提上日程了,”施然忽然開口,打破客廳的安靜。
柳山青過了幾秒,回道:“你已有人選?”
“沒有,”施然說,“人選可以從議郎、大夫中選,這些人原本的職責就是議政、提建議,讓他們處理奏章,不容易出差錯。”
“選拔標準?”
“透過考試, 檢測他們的大局觀、決策能力,目光是否長遠等,”施然說, “人選方面也可以不只限於議郎、大夫,還可以從地方上的官員中選拔。”
柳山青問:“入閣的人, 給他們怎樣的官職?”
“就按議郎的標準,”施然說,“他們的職責只是協助我們處理奏章,相當於這邊的秘書。他們只有處理權,議政權,沒有決策權。
另外,他們與朝中大臣不能有任何政事上的直接接觸,就算要傳達一些訊息,只能由玉兒他們來傳達,或者由我們來直接召見。
這樣可以避免他們狐假虎威,滋長不臣之心。
還有,任職時間上,可以規定一個年限,每三年五年換一批。換掉的人,根據實際需要,留在朝堂或外放地方,擔任地方官。”
施然接著說:“其實我們可以學習這邊,建立退休制度。這樣不僅可以避免有的人佔著茅坑不拉屎, 也能增加朝堂活力, 給年輕人晉升的希望, 更重要的是可以消弱一些人對朝堂的影響力。”
柳山青說:“退休一事,你以前跟朕說過,沒有推行是因為時機不合適。現在朝堂上雖然都是我們的人,但我覺得還是再等等。現在正在打仗,這時候提出來不合適。”
“我就是提一下,不是讓你立即推行,”施然說,“對了,現在大隨官員的選拔制度,是怎樣的?”
“大隨以戰立國,三世以前,官員大多來自世家子弟、舍人和立有戰功的百姓。
三世獨尊儒術後,加上國家一統,戰事減少,三世創立了‘舉孝廉’制度,由地方官員察舉百姓之中孝順、廉潔之人,而這些人大多是一些儒生。
這些儒生是否錄用,還得經過考試。
一開始效果不錯,朝廷不僅透過此法得到了人才,還消減了世家對朝廷的影響力。後來由於儒學的侷限、弊端,這些儒生大多迂腐不堪,只會誇誇其談,空談仁政,他們卻不知道何為仁,做起事來天真、幼稚。
大隨的國力因此每況愈下,不僅歲入一年比一年少,軍隊的戰鬥力也一日不如一日,與匈奴的和親就是從四世開始的。
在那之前,我大隨又怎會與匈奴和親。”
柳山青接著說:“朕登基之後,官員的來源多了一項,”柳山青扭頭看向施然,“你在大隨創辦的學校。目前朕派往各郡地的官員,大多數來自你創辦的學校。”
施然問:“他們跟那些儒生相比如何?”
“不錯,都很務實,且各有所長,”柳山青說,“你是想說在大隨各郡地創辦學校,讓入學者學習新教材,推行科舉制?”
施然想起一事:“我記得你之前跟我說過,我們已經在編寫教材。”
“不錯,在大隨各郡地創辦學校、推行科舉制,你之前也跟我提過,沒有立即推行,是因為當時朝堂不穩,又一直打仗,時機不合適。”
施然看著手裡的奏章,有些感慨的說道:“這樣說來,我們有很多想做的事情,沒時間沒機會去做。”
柳山青附和一句,沒有多說,繼續批閱奏章。
施然又說:“有件事等我們去了大隨,可以立即去做。”
“何事?”
“建立政務等級制度、標準,”施然說,“比如將政務一共分成十級。一到三級,需上報給我們,讓我們來決定、處理,三級以下的政務根據不同型別,由專門的官員來處理。”
施然接著說:“現在大臣上奏的內容太雜太亂,什麼亂七八糟的事情都有。就像我手裡這份奏章,只是單純的拍馬屁,問你要不要吃他那裡的特產水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