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呂俊生大佬的身體素質,扛著重機槍衝鋒簡直輕輕鬆鬆,以這個標準作為參考。
先來一個後世牛迪科技生產的無動力機械外骨骼,載荷不求達到70公斤標準,能有50公斤負過載荷足以,而後配備由莊教授研發的重型防彈衣,設計一款5毫米高強度裝甲鋼防彈頭盔,直接把單兵防禦和作戰能力拉滿。
有了無動力機械外骨骼提供的高額負重,主武器可以選配機瞄版12.7毫米反器材狙擊槍,或者改進型30發彈匣捷克式輕機槍。
乖乖,這樣的畫面簡直不要太美。
可惜,如果能搞個M60輕機槍就好了,妥妥的抗戰蘭博。
至於無動力機械外骨骼,5毫米裝甲鋼防彈頭盔,機瞄版12.7毫米反器材狙擊槍等等軍事裝備的技術研發難度,擁有龐大知識儲備的餘華表示並不存在。
只要德制機械加工裝置就位,餘華立馬就能造一把反器材原型槍出來,畢竟蘇制14.5毫米反坦克步槍就在這個年代誕生,而無動力機械外骨骼和防彈頭盔就更簡單了,純機械結構,不用考慮電子裝置。
“首長,您沒事吧?”呂俊羽看著餘華時而驚喜,時而微笑的模樣,內心十分迷茫,他不理解餘華為何會出現這樣的行為。
難道這就是科學家的特有行為嗎?
他不懂,也不敢瞎問,儘管餘華看起來像極了家鄉流浪街頭的二傻子。
“沒事沒事,你先忙,我收拾一下。”餘華聞言,這才回過神來,笑了笑。
“我就在門口站著,有事您叫我。”
呂俊羽舉手敬了一個軍禮,轉身離開窯洞,雙手端著滿是磨損痕跡的漢陽造,佇立於窯洞門口。
“等這段時間忙完了,找個時間把無動力機械外骨骼和重型防彈衣的設計方案搞出來,然後進行試驗。”待呂俊羽離去,餘華摸了摸下巴,內心深處的軍迷本性流露,讓他緩緩思考著單兵裝備方案。
如果說數學、氧氣頂吹轉爐、電渣重熔、105毫米榴彈炮等等專案屬於本質工作,算是事業,那麼單兵裝備方案則屬於興趣愛好。
人都有愛好,有的釣魚佬一週七天空軍六次,但他仍舊樂此不疲,全身心投入到絕不空軍的事業之中。
餘華的興趣愛好也是這樣。
哪個男孩子能拒絕動手研究軍事裝備?
哪個男孩子能拒絕自己研究的裝備,用到抗日戰場上去打鬼子?
其他人不清楚,反正餘華做不到。
……
臨近中午時分,招待宴的時間到了。
三人由陳康和劉將軍親自陪同,前往紅軍總部窯洞,參加了由老總舉辦的招待宴,宴會規模不大,就一桌子菜,上桌之人全是大佬,教員三人組全部在場。
宴席上杯觥交錯,氣氛融洽。
酒過三巡,大家開始聊天交流,餘華和林婉得到了三人組的肯定與鼓勵,而後由莊教授親自闡述氧氣頂吹轉爐技術的詳細情況與重要性,待三人組消化理解過後,再透露出根據地的交通運輸體系計劃,透過構建水泥公路和拖拉機,大幅度改善交通問題。
餘華說的很對,要想搞工業,必須先修路。
此外,臨汾原料供應地計劃,以及利用延長石油廠廢料瀝青,修建一條延城到馬頭關的新延馬瀝青公路,也順勢托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