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吟片刻,陸靖儀接著說道,“我覺得,若有難民入境,可接受,但須加強治理,以防難民生起亂事。”
眾人點頭,並無異議,穎國公突然問道,“大離若是支撐不住,向我朝求援,該如何處置?”
眾人聞言,都望向了陸靖儀,想聽聽她的意見。
陸靖儀思慮片刻,才說道,“若是大離求援,屆時再做商討,但若是未曾求援,我朝兵馬,不應越過歸連城,以免引起誤會。”
眾人都點了點頭,說道,“娘娘所言有理。”
陸靖儀臉色微紅,不由轉頭,望向別處。
看著對方,司綺梅有些好奇,她知道,陸靖儀較為強勢,不知道秦易,是如何說服對方。
當然,如今並非考慮這個的時候,她轉念一想,便有些擔憂,身在窩國的秦易,不知道過得如何。
但山高水遠,音訊難通,她無法傳信,只能暗暗祈禱,希望秦易能平安歸來。
“娘娘,王爺曾與微臣說過,製造重甲,護及全身,可與象戎爭鋒。若想在城外擊潰象戎,不可缺了這等戰備。”定軍侯突然說道。
陸靖儀聞言,看向工部尚書,後者當即說道,“若是需要,工部可以即刻開始製造重甲,但若要批次製造,且裝備到軍伍中,至少需要兩三個月。”
陸靖儀微微蹙眉,旋即說道,“雖然時日頗久,但卻是王爺之計,不可輕視,理應籌備。”
工部尚書聞言,點頭說道,“微臣明白,稍後便會傳令下去,命軍備營開始鍛造!”
原本,這些重大安排,理應傳信秦易,由其做最終決定,同意之後方可施行。
秦易攻打流康與大離之時,便是如此,但如今,秦易身在窩國,難以通訊,而事情緊急,所以眾人只能即刻施行,無法尋求他的意見。
聽聞工部尚書所言,定軍侯不由得,皺起眉頭。
兩三個月,屬實有些久了。
只是不知,大離能不能撐到那個時候,若是不能,臨瞻很可能會,在沒有重甲的情況下,提前迎戰象戎。
……
大離王朝,第三道防線。
旬益城,北面城牆。
“將軍,夜晚風大,您還是先回去吧。”對著顧雨嵐,副將低聲勸道。
顧雨嵐沒有理會,靜靜地望著北方,夜風將她的髮梢,吹得不斷飄起,但她卻如雕塑一般,久久站著,一動不動。
副將見了,極其難受。
一向英勇果敢的顧雨嵐,竟變成如此,巡守城牆時,總會望向北方,失神許久。
他知道,顧雨嵐滿心愧疚,她曾傳令全軍將士,須與英蘭共存亡,可大家與英蘭一起亡了,而她卻活著……
這讓副將生起疑惑,當初在英蘭城頭,自己打暈顧雨嵐,與眾多親兵一起,護著她逃到旬益城,到底是對是錯。
或許當初,死在英蘭城,是顧雨嵐的最佳歸宿。
他也知道,要不是顧雨嵐生性堅強,加上朝廷得知她未死,命她接手第三道防線,或許此刻,顧雨嵐會追隨英蘭而去……
沉默許久,副將再次勸道,“將軍,不只英蘭城需要你,旬益城也需要你,千千萬萬的大離子民,都需要你,你應該照顧好自己,才有更多的精力,率領大家去抵擋象戎。”
微微一顫,顧雨嵐回過神來,她輕嘆一聲,才轉過身,離開了城牆。
可她並未回返廂房,而是去到後堂,繼續忙碌于軍務,這情況,讓副將滿心無奈。
但他也明白,大離耗費大量人力物力,才打造出來的第二道防線,都無法擋住象戎。
而這第三道防線,旬益城,城牆比英蘭城矮,士卒比英蘭城少,且都是些未經久訓的兵馬,如何能擋得住象戎?
所以,壓在顧雨嵐身上的,是千斤巨擔,是無解的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