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如今這個情況,就得繼續盟約,採用遠交近攻的策略。
見眾將皆已到場,秦易便出聲說道,“今日起,開始轉守為攻,加快攻伐,目的便是,奪下流康!”
“如今這個局勢,諸位有什麼建議?”瞥了一眼沙盤,秦易問道。
眾將沉默不言,開玩笑,在戰神秦易面前提建議,是想丟臉嗎?
先不說秦易智謀不凡,就光憑他超常的預知能力,輕輕鬆鬆就能掌握眾人未曾知曉的訊息,給他提建議,絕對吃力不討好。
若是能拋轉引玉也就罷了,倘若說的不對,貽笑大方,那這臉,就丟大了。
見眾人都不說話,秦易便才出聲,“如今,皇室派和城守派,雖然征伐不斷,但沒有永遠的朋友,只有永遠的利益,這兩方,存在聯手對付我們的可能。”
聽聞秦易所說,眾人一驚,‘沒有永遠的朋友,只有永遠的利益’,這句話雖然簡單易懂,但卻蘊含極其深刻的道理!
事實正是如此!
“為了避免被兩方合擊,理應繼續之前的盟約,聯合城守派,對付皇室派。”秦易接著說道。
《大明第一臣》
之前,他隱約聽到有些將領說,開始北伐了,可以撕毀之前簽訂的盟約。
這些盟約,是為了驅虎吞狼,讓城守派反叛,從而形成割據勢力。
而如今,局勢已成,可能在某些將領看來,就沒有了作用。
但對秦易來說,卻是作用極大,繼續這個盟約,可以遠交近攻,與城守派結盟,在未曾解決恭王的時候,避免樹敵太多。
此外,城守派也能幫他們,引開肅王的兵馬。
作用可謂不小。
聽聞秦易所說,孫興稜和慕浩壤,都點了點頭,頗為贊同。
個別將領不太懂,不知為何繼續與敵人合作,但既然秦易說了,他們豈敢質疑,都沉默不言。
見眾人沒有出聲,秦易便接著說道,“既然各位沒有意見,那便派人,與城守派商議,繼續按著盟約行事。恭王勢力,由本王率兵攻打,而肅王勢力,則交由城守派應付。”
“且傳令下去,讓全軍將士做好準備,三日後,隨我出征,兵臨戴城!”
……
耀城,城守府。
一名親兵躬身入堂,給兩鬢斑白,但卻精神矍鑠的耀城城守,遞去一封書信,恭敬說道,“大人,這是秦易派人送來的書信。”
聞言,耀城城守微微眯眼,頃刻間生起諸多猜測。
壓下思緒,他拆開蠟封,快速瀏覽,片刻後合上書信,沉吟起來。
信中,秦易言明,只要耀城願意,盟約繼續生效,可將雙王分而治之,恭王由秦易對付,肅王則由耀城城守等人應付。
對此,耀城城守沉吟片刻,便出聲說道,“去,派人問問,看看三峰城和濱城的意見,本將的想法是,答應對方。”
唯有如此,方可驅使秦易,與皇室派拼死拼活,而他們便可擁兵不動,坐收漁翁之利!
……
三日後,收到城守派的回信,對方願意繼續遵守盟約,秦易微微一笑,便下令北上,進攻戴城!
崇城十四萬兵馬,加上康都八萬兵馬,總共二十二萬,朝著恭王勢力的戴城,快速進發。
康都之中,留守兩萬,足以應付任何襲擊。
而孫興稜和慕浩壤,則隨軍行動,一同北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