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隱隱覺得,這兩名老人,必定趕了很遠的路,以至於風塵僕僕,衣衫襤褸。
老嫗顫巍的抹了一把淚水,帶著哭腔答道,“民婦聽說,王爺即將率兵北上,就與老伴,連夜從明凌府城出發,走了幾天的路,才在這兒碰到了王爺。”
秦易暗暗驚訝,當即喝道,“拿乾糧和水囊來!”
兩位老人手腳顫巍,除了年紀大,或許和趕路許久,飢餓交加有關。
這幾日,這兩位老人,很可能無糧下肚,只能露宿野外,才導致如此滄桑落魄。
親兵當即拿來水囊和乾糧,秦易接過,遞給兩位老人,說道,“兩位老人家,先吃點東西吧。”
老嫗搖頭,哭著擺手,“我們聽說,王爺公正嚴明,為人親和,才趕了很遠的路,來到此處!”
老叟從懷中,掏出一張書信,給秦易遞了過去,哭道,“王爺看看,此乃小女所寫,請您為她主張公道啊!”
秦易接過書信,鄭重說道,“本王一定不會置之不理,兩位老人家莫要擔憂,你們先吃點東西,吃完之後,就隨著本王,前去處理此事。”
聞言,兩位老人才接過乾糧和水囊,但並未食用,而是看著秦易,渾濁的淚眼中,滿是乞求。
秦易見狀,只能低頭,看向書信。
只一眼,他不由眼童微縮!
血書!
這封書信,通體由鮮血寫成!
可見書寫者,是何等的悲愴與絕望。
秦易快速瀏覽,而後眉頭緊皺起來。
鄧家!
竟是鄧家所為。
數年前,鄧煊死在南蠻荒林,秦易擁有權勢之後,並未對付鄧家。
只因格局大了,覺得不應禍及家人。
而鄧家,也未曾與他太過交惡。
怎知,鄧家如今,竟犯下如此大錯。
可以看出,此信乃是兩位老人的女兒所寫,信中寫的是,鄧家長子好欺辱民女,而此女頗有姿色,被鄧家長子擄去,玷汙了清白。
此女頗為貞烈,竟然跳河尋死,被救回,在兩老的勸說下,前去報官,可求告無門,府衙不見,縣衙不理會。
歷經千辛萬難,得見鄧家家主,期盼對方能聲張正義,怎知卻被對方辱罵,趕出府門。
此女萬念俱灰,一心求死,割腕自殺,寫下了這封血書。
秦易眉頭緊皺,他知道,鄧家乃是臨瞻六大家族之一,在明凌府擁有極大的權勢。
鄧家長子,倘若真的喜歡欺辱民婦,那麼必定會肆無忌憚,所犯桉例,絕不只此一例!
而這鄧家家主,竟然包庇縱容,難怪會教出鄧煊如此狂妄無道的兒子。
秦易正皺眉思索,就聽到老嫗哭喊道,“王爺,小女被逼死,只能草草下葬,我與老伴本想去鄧府尋求公道,卻被對方派人毆打,不得已之下,只能一路趕來,期盼王爺為小女申冤!”
“求求王爺,為小女聲張正義啊!”
秦易點頭,鄭重說道,“本王會先派人調查,若真是如此,必會前去,替令媛討回公道!”
屆時,就看看這鄧家,敢不敢繼續包庇違法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