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裡是帕瓦帝加的世界之心,地理上和心理上的雙重核心。
連綿不絕的杜因斯山脈擋住了北方冰原上吹來的凜冽寒風,東部靈魂高原上奔流之下的蘇索卡路河帶來了溼潤的空氣和豐富的水產,南部的穆卡森平原沃土千里年年豐收,溫暖溼潤,四季如春,帕瓦帝加再沒有哪片土地,比這裡更加美麗富饒了。
這裡就是眾神殿,眾神眷顧的神聖之都。
帕瓦帝加從不缺少戰爭。
不算神話時代,一萬兩千年的正式歷史,就是一部充斥著戰爭、殺戮與死亡的血腥史。
智慧生物與自然之間的,與魔獸之間的,智慧生物內部不同種族之間的,不同國家之間的,甚至不同勢力之間的,一場場戰爭,毀滅了無數國家,製造了無數死亡。
諸神並沒有阻止戰爭,或者說,他們才是戰爭的發起者。為了爭奪信仰,為了理念衝突,他們鼓勵信徒們發動戰爭,征服那些不同信仰的國度,殺光堅定的異教徒,逼迫民眾改變信仰。
這一切,一直持續到了混亂時代末期。
血流夠了,仗打累了,最關鍵的是,不知什麼原因,神靈們終於對戰爭厭倦了。
幾乎所有的神靈,都先後降下神諭,阻止了那些毫無意義的戰爭,各大種族,各個國家,大家終於可以坐下來好好談談了。
不僅是智慧生物,還包括神靈們。
經過近百年的漫長交涉,最終的結果非常理想,尤其對於神靈們來說更是如此。
所有真神,無論強弱,都對著虛空以自己的神格立下誓言,不再以戰爭的方式爭奪信仰,不再用殺戮的方式解決分歧。
於是,以契約和公正兩名非人格化的神靈為仲裁者,眾神殿成立了。
九百二十七位真神,各自分出一絲神性,神性集中在一起,在帕瓦帝加的中心點形成了一處巨大的神聖之地,那就是諸神眷顧的神聖之都,一座介於真實與虛幻之間的城市——眾神殿。
最初的眾神殿,是由九百二十七座神聖之廳組成的,沒有人建造,完全是由真神們的神力自動生成,由於這裡是意義上距離神靈最近的位置,為了讓侍奉者們可以更方便的朝拜,每座神聖之廳的最深處,都有一扇通往該神靈的聖域,也就是教會總殿的門,高階聖職者們可以讓自己或者極為虔誠的信徒透過這扇門直接來往於兩地,節省了大量旅途時間,也避免了旅途中的風險。
那時候,眾神殿還只向聖職者開放,也只能透過朝聖之門出入,雖然位置就在那裡,但始終存在於虛幻的空間裡,從凡世甚至根本無法觀測到它的存在。
不過,大部分神靈的神聖之廳都需要有人每天打理,但穿越朝聖之門需要消耗大量精神力,即使是高階聖職者,也無法支援這些人每天出入朝聖之門,他們只能常駐眾神殿。於是,隨著常駐的聖職者越來越多,問題也隨之出現了。
有人的地方就有需求,聖職者們也是人,自然不會例外。
衣食住行,日常所需,各種需求接踵而來。倒也不是不能出入時隨身攜帶大量日用品,但是,把朝聖之門當成貨運通道,就算真不怕神罰,開啟大門的聖職者也負擔不起,要知道,出入者每增加一些重量,開門的人的負擔都是成倍增長的。
因此,在聖職者們的祈求下,神靈們做出改變,眾神殿乾脆直接在現世現身了。
經過諸神認可,各種世俗建築,在神聖之廳群周圍建起,圖書館,商鋪,旅店,酒館,工坊,甚至還有幾處不可名狀的特殊場所,那是三位愛神之一的欲·望女神信徒的所在之處。
不斷有虔誠的信徒進入這座沒有領主,沒有法律的城市。即便這裡的一切都由那個非人格化的,九百二十七位神靈的神性聯合體裁決,即便這裡准入資格嚴格到苛刻,數量也有嚴格限制,但規模依然在不斷增大,到現在已經像一座真正的城市一樣了。
“讚美吾主,讚美諸神,讚美眾神殿。”眾神殿裡,走出空無一人的暗月之廳,修爾和莉莎像其他每個剛剛抵達的聖職者一樣,高聲讚頌著眾神殿的建立者們,對於聖職者來說,這已經是固定流程了。這份讚美一點也不違心,因為對高階聖職者們來說,眾神殿的存在實在太方便了,即便遠隔數千公里,也可以瞬間抵達。
一出門,就能看出眾神殿和其他城市明顯得不同。
街上走的,百分之七十都是穿著奇怪聖袍的聖職者,也許前一秒,剛聽到遠處有人用矮人語大聲吼叫著讚美奧夫瑞根,下一秒就能聽到背後有海精靈用潮聲般的獨特嗓音唱出暴風女神芙拉的讚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