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章 王府 青史留名不負春
想要收集各省縣閨閣女兒的詩作文章實際上是沒有那麼容易的, 雙卿打理的書肆如今只在京裡打出了一定的名聲,若是想要收集各個地方的恐怕還要在地方上設立書肆的分號,除了售賣書籍外, 還可以徵收姑娘家的詩稿。
這些事情倒是急不得, 虞燕只是先讓陳安平去籌備, 至於她自己則是備了馬車回了雍親王府。
弘昐長高了一大截, 他翻過年就滿十三了,穿著剛練完布庫濕透了的衣裳從空曠的臺面上下來,幾乎是跑著到了虞燕面前。
如果說星德是竹, 那他就是松, 常年習武射箭讓弘昐看起來都比大兩歲的星德一樣高, 肖似李氏的眉眼笑起來如同冬日的暖陽溫熱不灼人。
“姐!你可算回來了,我和額娘都想死你了!”
弘昐本來想撲到姐姐懷裡, 但是一想到自己已經是十二歲的大孩子了,按照阿瑪的話來說, 不能做出那副扭捏的小兒女姿態,因此他有些遺憾地停住了腳步。
虞燕對這個弟弟感情很深, 她現在比弘昐還高點,因此摸了摸他的腦袋佯裝嫌棄道:“你這滿頭的汗往我面前湊, 想燻死你姐姐啊!”
弘昐有些不好意思地撓了撓臉,連忙回屋去換洗過衣裳。
他的東面住著九歲的弘昀, 西面則是六歲的弘時。弘昀是個安靜的有些靦腆的孩子,比幼年的弘昐有過之而無不及,李氏的話語中也常常提到這孩子比起騎射更愛念書, 不過看得多的也不是那些正兒八經的四書五經,而是一些諸如《幾何原本》、《崇禎歷書》、《坤輿全圖》這類的西洋學說。
“姐姐。”弘昀乖巧地從屋子裡頭出來,身後跟著虎頭虎腦動個不停的弘時。
弘時可以說得上是李氏生的這幾個孩子裡面最調皮搗蛋的一個, 不知道是不是因為他是李氏生的最後一個孩子的原因,仗著自己年紀小是什麼事情都敢幹,什麼話都敢說,叫虞燕說來居然在他身上看出了幾分她那位十四叔的影子。
想到這裡她不禁打了一個寒顫,那可還是千萬別要了。
虞燕從廣州那邊回來自然也沒忘記給幾個弟弟帶禮物,只是除了李氏所生的三個弟弟外,耿氏的弘晝和年氏的福慧年紀都還小,所以她幹脆給除了弘昀以外的弟弟都送了一視同仁的東西。
至於弘昀,她送的則是牛頓的新著《光學》,這本書是康熙四十三年的時候完稿的,寫的是光的粒子學說,先前海外也一直沒有完整的稿本,過了五六年才正式直面天日。
他拿到書的時候還怔了一下,雖然說胤禛和李氏對他愛看西洋學說沒有表達過什麼不滿,但是難免會聽到下人們說他這個阿哥學這些西洋玩意是玩物喪志。
姐姐……沒有那麼覺得。
弘昀原本繃得緊緊的小臉頓時放鬆了不少,他大著膽子去拉虞燕的衣袖,聲如蚊吶:“謝謝姐姐……”
在前院見過三個弟弟後虞燕就邁著步子帶他們往椿居苑的方向走去,李氏的院子裡許久沒有這麼熱鬧了,她或許是接到前院小太監傳來虞燕回來的訊息,早早就站在廊下等著了。
“女孩子這個年紀就是見風長,一年的功夫你長得都快跟額娘一樣高了。”李氏拉過她左看右看,心裡覺得自家女兒彷彿又瘦了。
翻過年她都十五啦,虞燕不記得現代的時候她長了多高,但是如今按照胤禛和李氏的個子來看她應該只能算是標準身高,差不多一米六五左右的樣子。
弘昐他們雖然現在一直住在前院,但也沒忘記常回椿居苑看看李氏,所以一進屋基本上都各自找到了該坐的位置,虞燕則被李氏拉著坐到了身畔。
等胤禛從府外回來和用晚膳的間隙,李氏抽空還和虞燕講了兩樁府裡發生的事情。
第一件是關於管家權的。
原本雍親王府的管家權都以給虞燕練手為由送在前院,但是如今她長住公主府,所以胤禛幹脆就把庫房鑰匙一分為三送到了福晉和兩個側福晉手裡。
結果不知道年側福晉那邊怎麼突然招了胤禛的厭惡,管家權直接被收走,賬冊和鑰匙全部都送到了正院。李氏一直貫徹著不和福晉打擂臺的思想這麼多年,見狀幹脆也把鑰匙都送回去了。
自從弘暉去世後福晉吃齋唸佛多年,那股原來的氣性都淡薄了不少,如今她雖然養著弘晝,卻壓根兒不像弘暉在的時候那樣提前給他開蒙,反倒是讓他由著小孩子的天性到處撒歡亂跑,因為這事兒耿氏還偷偷私底下抹過幾次眼淚,覺得福晉要把孩子養廢了。
第二件是則是關於福惠的。
“六阿哥身子骨一直不好,因為這件事情王爺一直拖著沒給他起正式的名字,只是福惠福惠的喊著,年側福晉就是因為這件事情跟王爺大吵了一架,她的意思是起不起名和身子骨好不好沒有幹系。”
虞燕實在有些搞不懂年若初心裡在想什麼:“後來呢?名字起了嗎?”
李氏點點頭:“你阿瑪被她日日夜夜的說估計是鬧得有些煩了,幹脆寫了好幾個字給她,讓她自個兒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