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不按套路來。
那李文博的某個小心願,豈不是可以達成?譬如貂.蟬在.腰子上。
“多謝前輩賜座!”
林亦拱手。
他坐在石凳上,現在大機率能夠確定,太山悟道的先聖,就是眼前這位老前輩了。
林亦緊接著問道:“不知道前輩如何稱呼?”
“嶽,字無為。”老者笑著道。
“無為?”
林亦低喃,這名字取的還是有點意境。
無為?
這是先聖的一種人生境界?
“怎麼?”
老者聽到林亦的低喃,笑著問道。
林亦解釋道:“前輩名字讓我想到了一句話。”
“哦?什麼話?”
老者頓時來了點興趣,饒有興致地盯著林亦。
‘我要開始套近乎,然後問鑰匙的事嗎?’
林亦心中這般想到,嘴上卻說道:“以前晚輩學過一句話,為無為,則無不治!所以聽到前輩的名字,覺得很妙!”
“為無為,則無不治?”
老者一聽這句話,頓時有一種特殊的感覺,他仔細品味,看向林亦道:“能告訴老夫全文嗎?”
林亦點了點頭,開口道:“不尚賢,使民不爭;不貴難得之貨,使民不為盜;不見可欲,使民心不亂。是以聖人之治,虛其心,實其腹,弱其志,強其骨,常使民無知無慾。使夫知者不敢為也。”
“為無為,則無不治。”
這段話是《道德經》中第三章中的內容,無為更是《道德經》中的重要概念。
道家所宣揚的無為無不為,是聖人老子對君王的告誡。
君主不與民爭,順應民眾,不妄為。
凡事要‘順天之時,隨地之性,因人之心’,而不要君主違反‘天時、地性、人心’,不能僅憑主觀願望和想象行事。
老者陷入沉思當中。
似乎是在感悟林亦的這段話,他神色動容,某一刻突然抬頭,“你是……皇子?”
還有,但是在凌晨,碼字速度很慢,抱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