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磁炮首發測試成功的訊息,很快就被傳回到了京城。
按照事先做好的約定,整個鈞天計劃也順利進入了立項準備階段。
並且還獲得了一個更加正式的稱呼——
“空間科學戰略性先導技術專項”。
儘管除了書面檔案以外,恐怕沒人會選擇使用這個名字就是了。
當然,畢竟是正兒八經的長軸距發展藍圖,從開始走流程到正式完成批覆,哪怕一路開綠燈,也總要一些時間。
常浩南也得以忙裡偷閒,恢復了相對正常的工作節奏。
雖然還是免不了在火炬實驗室和懷柔科學城兩頭跑,但總歸都在京城的北半邊,不至於忙得連家都沒時間回。
不過在這段時間裡,工建委系統,尤其是軍工系統裡面,關於“國家要開展一項比探月工程更長遠的航空航天發展規劃”的傳聞,也很快透過各種渠道流傳開來。
某種程度上,這甚至算是上級刻意推動的。
算是提前吹吹風,觀察一下各部門和單位的態度。
本來嘛,這種小道訊息應該比較簡略,而且以口耳相傳為主的方式也決定了不可能準確容納太多資訊。
最多包括一些概略性的計劃內容,比如臨近空間飛行器、深空探測基地之類。
內部人員聽過之後可以很輕易地判斷自己能否在其中發揮一些作用,同時哪怕洩露到外面,也不會真的帶來什麼後果——
這些東西跟可控核聚變屬於同一個性質,說起來大家都在研究,乍一看成果好像也都不少。
可要是問具體進度……
那對不起,我們還是先談談遠期目標好了。
在真的整出一些驚天動地的狠活之前,外界是不會太當回事的。
不過,上級終究還是低估了大家的熱情。
鈞天計劃中顯而易見地涉及到不少冷門方向,或者方向本身雖然熱門,但過去因為效費比而獲得投入不多的研究課題。
而這對於原本已經坐慣了冷板凳的研究人員們來說,無異於打了一針雞血。
所以,常浩南的平靜生活也根本沒能持續幾天……
……
當傳達室來電話通報說外面有位叫做彭覺先的訪客在等著的時候,他正在辦公室裡跟幾名老師開會,討論關於新一屆學生的培養分配問題。
火炬實驗室雖然跟京航新校區只有一牆之隔,乍一看甚至有點像後者的一個部分,但實際卻是一塊單獨的半封閉區域。
如果沒有專門的通行證或者常浩南的事先批准,就算是天王老子來了也得通報。
要是擱一般人,那這種情況也就是通知一下門崗,然後讓對方自己進來。
但彭覺先畢竟貴為院士,又跟火炬實驗室在幾個專案上有合作關係。
就算沒有預約,也不可能把人家給晾著。
必然要親自到門口去接。
“彭院士,過來之前怎麼也不提前說一聲,我也好提前準備準備。”
見面之後,常浩南一邊把對方引上通往實驗室主樓的林蔭道,一邊寒暄道:
“這種突然襲擊,給我們的壓力很大啊……”
自打去年底結束了ITER那邊的行程之後,彭覺先這半年基本都在廬州、金城和鵬城三處來回跑,二人之間基本都是以電話和郵件的方式進行聯絡。
如今毫無徵兆地現身在火炬實驗室外面,在常浩南看來肯定是有什麼急事。
沒想到,彭覺先的語氣中竟然還帶著些許玩笑:
“呵……要說突然襲擊,那也是常院士你先搞了個突然襲擊,我這最多算是……對等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