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最後一道數噸重的鉛門緩緩向兩側開啟,溼熱的空氣裹挾著空調裝置發出的低頻轟鳴聲撲面而來。
韓陳峰的瞳孔驟然收縮——
透過控制室的觀察窗,可以看到圓筒狀的反應堆容器矗立在遠處半地下空間的中央,大約一半銀灰色控制棒像鐘錶的指標懸停在堆芯上方,淡藍色切倫科夫輻射光透過觀察窗在水霧中暈染開來。
“這是……反應堆?”
他研究核物理出身,當然知道反應堆裡面應該是什麼樣子的。
但過去畢竟不是核電專家,唯一有機會搞的核能專案還中途告吹,只停留在方案設計階段,所以很少有機會能如此直接地看到。
況且商業反應堆因為體量問題,一般都是挖出一個池子泡進去,外人哪怕參觀也只能從上面俯視。
像現在這樣的角度,屬實還是第一次。
“準確說是池式鈾鈽鋯合金堆。”
旁邊一名負責引路的技術人員一邊介紹,一邊指向控制檯底座上面一排磨損嚴重的俄文銘牌,依稀可以看見CCCP的鋼印:
“這個地方最早是五十年代末蘇聯人幫忙建的,用來生產鈽239,90年代在原址基礎上升級重建,除了對快中子反應堆進行前期技術論證以外,主要也是用於生產錒225和鍶89,順便還有一部分鉲252……”
“……”
在這一瞬間,韓陳峰瞬間明白了這個看似不太起眼的地方為什麼要如此重兵把守:
“我一直以為鉲252是在大亞灣生產的?”
他知道大亞灣核電站有個同位素生產部門,並且在核工業口內部渠道的訂貨清單上,同位素購買和轉移的發貨地也是在鵬城。
如今看來,恐怕都是障眼法。
“你這麼以為就對了……”
彭覺先隱藏在面罩下的嘴角一咧:
“因為我們過去一直都是這麼誤導外界的,當然也確實有一部分醫用和研究用同位素來自那邊,只不過不佔主流。”
韓陳峰聽罷腳步一滯,腦子裡迴盪的滿是剛才對方口中的兩個字:
“外……外界?”
他過去一直以為自己身為240所一把手,怎麼也應該屬於核工業系統有頭有臉的人物了。
現在看來恐怕還差著不少。
彭覺先當然不知道自己輕描淡寫的一句話已經給別人的內心造成重大創傷,還以為對方是對於“誤導”這個行為本身感到不解:
“你應該知道,鉲252作為中子源具有誘發鏈式反應的功能,某種程度上可以透過產量倒推核能研究和建設水平,所以在工程上比較敏感……”
韓陳峰其實明白這些,但眼下也不太想說話,只是稍稍靠近觀察窗,看著浸泡在水中的燃料棒表面佈滿蜂窩狀的氣泡。
突然,一陣清脆的滴滴聲響起,只見機械臂抓取著一組燃料棒開始上升,錠塊表面蒸騰的氣泡在接觸到空氣的瞬間爆裂成淡金色火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