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浩南抖了抖飄落在手臂上的雪花:
“我來之前還專門找過國家防總的同志,他們說各地方還有鐵路沿線的問題不大,甚至可以勻出一些資源來向我們提供幫助……”
刑牧春笑著搖了搖頭:
“這倒不必……咱老刑好歹也是搞航天出身,惡劣氣候這種事情見得太多了,還不至於被影響到進度。”
“這樣最好……”
“……”
說話間的功夫,一行人已經上車,來到了那座被改為倉庫的地下基地當中。
還是在那個會議室裡面,刑牧春站到大螢幕前,開始給常浩南介紹截至目前的準備工作:
“就在昨天,東風16導彈完成了第三次試射,確定各個子系統工作正常,能夠為我們的‘玄鳥’驗證平臺提供足夠的分離高度和速度……另外,第二炮兵810旅的同志也提前完成了後續試射之前的理論學習任務,並在模擬的快速機動發射任務考核中拿到了三次100分和一次95分。”
常浩南眼眉一挑,露出有些驚訝的表情。
說實話,在經過了多輪風洞測試之後,他對於玄鳥驗證平臺本身的效能已經頗有把握。
但同時也對滑翔式乘波體彈道規劃的複雜程度有了全新的認識。
除非考慮人工智慧技術,否則幾乎不可能以“傻瓜式”的互動邏輯快速規劃射擊諸元。
在此行前來之前,他甚至已經做好心理準備,如果使用者無法達到要求,那麼就考慮降低任務靈活性,在導彈出廠之前就預設好幾個主要的打擊目標,屆時只需要在發射前考慮發射陣位的座標即可。
但二炮指戰員們的學習能力,確實遠遠超出了他的估計。
坐在對面的梁彥剛也感受到了來自常浩南的目光,不由自主地把腰板挺得更直了一些。
稍許停頓過後,刑牧春又切換到了另外一張圖片。
是一幅建築結構圖。
而且能看出來,是一座地下建築。
“按照您的要求,第二炮兵效應靶場已經在第三靶區建成了一座模擬的地下指揮所,包括完全還原的防護系統和指揮排程系統、縮比的支援補給系統、以及三者各自的毀傷評估系統,總計三層共6000平方米……”
玄鳥飛行器本身並沒有專門的鑽地設計,但10馬赫以上的觸地速度加上高強度和高硬度的頭錐部分,本身就賦予其相當的侵徹能力。
上級希望摸清楚,能否憑藉原始設計直接打穿30米深度的加固地堡。
如果不行,那麼後續再考慮對戰鬥部進行升級。
常浩南滿意地點點頭,緊接著注意到了俯檢視上,距離地堡大約數百米遠的位置似乎還有另外一個模型。
刑牧春剛才並沒有提到過。
“東北邊的那個是什麼?”
他隨口問道。
刑牧春卻沒有馬上開口,而是把目光投向了坐在會議桌末位的王宏讓。
“報告常院士,是我們同步建設的另外一個典型靶標,用於……”
他和旁邊的邱義軍對視一眼:
“用於模擬導彈發射井的鋼筋混凝土上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