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常浩南的新設想,刑牧春等人倒是不覺得特別震驚。
只是單純覺得這個概念有些陌生。
在整個高超音速武器專案當中,除去最開始用於技術驗證和積累經驗的雙錐體驗證彈以外,都是以技術難度相對較低的助推滑翔式方案優先,而吸氣式的進度則相對靠後。
目前還只是對飛行體所用的吻切錐乘波體進行理論研究和風洞測試,而動力系統則仍然還處於獨立的開發階段——
當然,只是相對於整個專案組來說獨立。
畢竟說到底,還是會由航空動力集團承擔具體研製任務,逃不出常院士的大手。
但直到眼下這個時間點,也確實還有發生變化的餘地。
況且,儘管高超音速專案的其餘幾名主要負責人都是航天出身,但航空航天終究不分家。
不說別的,至少航空動力集團正在預研一種變迴圈第五代航空發動機這件事,多數人都有所耳聞。
所以,順理成章地就把兩件事情給關聯了起來:
“衝壓發動機……也要搞變迴圈?”
刑牧春搞火箭總體設計出身,對於吸氣動力這條科技樹難買難有些陌生,用了個不太準確的描述方式。
好在意思倒是差不太多。
“你的理解應該是沒錯,只不過衝壓發動機沒有氣體迴圈和內外涵道這些概念,所以不應該叫變迴圈。”
常浩南笑著糾正道:
“當然,如果未來能把衝壓發動機和傳統的渦輪噴氣式發動機再結合起來,那就另說……”
對於後面這半句話,大家不約而同地選擇了暫時無視。
以這裡絕大多數人的年齡來說,當前這個專案差不多就是他們的生涯之戰,能在一線從頭做到尾就算圓滿。
再長遠的事情,就算他們願意參與,也大機率不是以當前這樣的身份了。
“那應該怎麼命名?”
刑牧春這會兒也認真起來。
常浩南沒有馬上給出回答,只是低頭沉思了片刻。
他是在看見剛才驗證得到的工作迴圈曲線之後靈光乍現,這會兒也還沒個完整的想法。
“超燃衝壓發動機和亞燃衝壓發動機最明顯的區別是在燃燒室的熱力工作過程……所以大概可以叫做雙模態衝壓發動機,可以根據飛行狀態不同在亞燃和超燃兩個工作模態之間自由切換……”
眾人不語,只是紛紛點頭表示認可。
“可是常院士……”
一番閒談之後,姜宗霖率先切回正題:
“噴氣式發動機的變迴圈畢竟只是需要一條額外的涵道,還算是在工程設計可以接受的範圍之內……這雙模態衝壓發動機是燃燒室設計,包括壓縮隔離段和內噴管都要發生變化,總不能在裡面安裝兩個燃燒室吧?”
衝壓發動機最大的優勢之一就是結構簡單,沒有太多活動部件,對於極限飛行狀況的耐受力較好。
如果為了相容性多塞一個燃燒室,那莫不如直接在飛行器上獨立安裝兩臺發動機了。
常浩南臉上露出了一個稍顯戲謔的笑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