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此同時。
航展現場,地面展區內。
儘管正在天上進行飛行表演的A380吸引了絕大部分媒體和觀眾的目光,但自從98年以後第二次攜帶真機參展的華夏代表團,也精確獲得了一部分潛在使用者的關注。
無它,實在是那架被標註為運9/運油9的飛機過於鶴立雞群了。
儘管華夏在多年前就已經派出過新舟60、C808和運8F等非作戰型號參加航展,但無論其具體效能如何,這些飛機只要一打眼看上去,還是能明顯找出蘇式設計的痕跡。
總之就是缺了點優美,做工細節也有些不敢恭維。
但這一次,華夏人帶來的核心展品卻一改過去給人留下的刻板印象。
不僅總體設計開始偏向更容易被市場接受的歐洲風格,就連原型機抹膩子的細節都比以前好了不知道多少。
反而有點像他們在直升機領域的表現了。
只不過,這架飛機顯然是由華夏方面獨立設計,因為完全找不出任何哪怕有點相似的型號。
非要說的話,倒是有點接近一架體積縮小並減少了兩臺發動機的C17。
而這對於絕大部分潛在客戶來說顯然屬於優點。
或許唯一會引發一些顧慮的,是這架飛機使用了華夏自己設計並生產的渦扇發動機,
而華夏方面顯然也意識到了這一點,因此在展出飛機本身的同時也帶來了被稱為渦扇20的發動機全尺寸模型。
並且還額外表示,在外銷版本上,使用者可以根據自身實際需求選配另外一款發動機。
儘管並沒有透露與這個選裝方案有關的更多細節,但卻保證該選配型號來自一“知名國際供應商”。
2006年這會兒,很多國家裝備的老式C130運輸機已經逐漸到壽,而最新的C130J超級大力神尚處在交付初期,產能尚未擴大且主要面向美軍自用。
所以運9的橫空出世,相當於剛好卡在了一個很巧妙的換代節點上。
尤其對於很多國家來說,隨著新世紀的到來,運輸機的“軍用”色彩正在逐漸降低,很多時候他們只是需要一個容積夠大、有跳板門、裝卸方便的飛機來執行常規運輸任務而已。
這樣一來,四發渦槳構型本就已經不太明顯的抗損性和可靠性優勢又變得愈發無足輕重了。
於是,甚至在A380的表演結束之前,這架運9原型機的周圍就已經圍攏了不少有興趣的使用者。
其中很多都戴著經典款式的白色頭巾。
這些石油佬們倒是不會在乎C130J多花的那點錢和油,但眼前這玩意一看就是客機水平的航程和舒適性,況且只需要很簡單的改造就能化身為一架空中加油機,怎麼看怎麼都更符合新時代的需求。
尤其阿聯酋空軍已經買過一批由華夏和法國聯合研製的預警機,如今更是沒什麼心理負擔。
那眼神看上去就差找人說“快拿著我的錢離開我的飛機”了。
當然,這架運9後續本身還要承擔大量試驗任務,不管對方出多少錢也不可能真的賣出去。
但已經足夠讓第一次見到這種陣仗的梁紹修樂得合不攏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