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宗霖口中的JFX,只是個22米長、0.2米粗、有效容積1200升的微型風洞。
甚至能擺開在一間普通的屋子裡面。
顯然,這個尺寸的JFX基本沒辦法承擔任何應用類科研任務,不過卻設計了包括氫氣/氧氣充氣系統、試驗段大型真空機組、點火起爆系統、資料採集系統等在內極為完整的風洞結構。
並且只需要更換極少量的零部件,就可以在正向爆轟和反向爆轟兩種工作模式之間靈活調整,能夠適應大多數基本條件下的縮比風洞測試。
同時,也是得益於JFX相對袖珍的體量,在這上面進行試驗的難度也要低上很多。
因此,只用了不到兩個月,姜宗霖和他的團隊就按照此前確定的設計方法,完成了一套正向爆轟驅動器,以及與之相應的激波管和臨界噴口。
以至於,當剛剛從鎬京回到京城的常浩南接到一個電話,表示力學所已經準備好進行首次測試,並邀請他去現場參加的時候,差點就以為自己由於工作過於投入而搞錯了日期……
好在很快就解釋清楚了實際情況——
這次測試的目的是驗證設計方法的準確性,而不是真的要把JF14提前落地。
本來,對於整個高超專案的各個分系統,常浩南是採取了更加能夠發揮各單位主觀能動性的的任務驅動型管理模式。
也就是設定階段性目標並提供必要支援,但不對具體工作流程和方式過多指手畫腳。
但眼下他剛好要回京城,對方又主動提出邀請,倒是樂得去做個見證。
……
在力學所一層角落裡的一間實驗室,常浩南近距離看到了那臺即將被用於測試的JFX風洞。
“這颱風洞是我們和中北大學聯合研發的,一共訂購了兩臺,分別部署在京城和幷州……”
姜宗霖一邊帶著常浩南四處參觀,一邊介紹著JFX的基本情況:
“其實以當時的情況,我們所不太能用得上這種小尺寸縮比風洞,我和好幾位同志還反對花這筆錢來著……現在回看,還是有些短視了。”
“常院士您看。”
他說著上前兩步,指向了風洞主體結構前部一段外形和材料明顯有所不同的金屬管段:
“這就是我們設計的爆轟驅動段,因為是正向驅動,所以不需要洩爆段……包括激波反射腔和輔助爆轟段在內總長6.44m,,使用PCrNi3MoV炮鋼、管體內徑Φ126mm、壁厚57mm、設計承壓75MPa,可承受的最高工作溫度在50005500K……”
“……”
就在他向常浩南說明具體情況的功夫,另外兩名技術人員已經把一塊表面預製有十字溝槽的圓形膜片用螺栓固定在了激波反射腔和輔助爆轟段之間。
“您可別小看這個十字開槽的膜片。”
姜宗霖說到這裡的時候,語氣中帶著十足的驕傲。
但還沒等他繼續開口,常浩南就接了下去:
“我知道,爆轟驅動段的出口因為會受到爆轟波的強烈衝擊,所以這個金屬膜片既要承受初始壓力,還得保證在點火起爆後能完全開啟,但又不能被完全剪下掉產生碎片……是咱……是力學所包括郭永懷先生、於院士,還有姜研究員你,幾代人接力研究出來的成果,成本極低的同時效果還比國外的類似技術更好……”
儘管此前並沒見過JFX風洞本身,但爆轟驅動膜片對於常浩南來說卻是熟悉得不能再熟悉了。
可以說是如數家珍。
他甚至都能直接報出來,剛才安裝上去的那一片,是總厚度8.40mm、開槽深度1.85mm、破膜壓力15.364MPa的A5號膜片。
只是擔心自己的表現過於離譜,才把已經到嘴邊的話給嚥了回去。
不過,即便如此,也足夠讓對方目瞪口呆了。
“是我疏忽了。”
維持瞠目結舌的表情好一會之後,姜宗霖才拍了拍腦門: